盐池滩羊免费吃
世界食品网

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强国之路

   2023-03-13 《 人民政协报 》3978
核心提示:推动农户在三产融合发展中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将各类涉及企业主体利益、小农户收益权的政策固定下来,让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有预期,让小农户跟着大户有奔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保护农户的基本收益和战略利益,还有一点是切实平衡“老板”和“老乡”的关系。既要防止富了老板、穷了老乡,也要防止老乡只有权利、没有义务。既要防止土地非农化,也要避免资本恐农化,要真金白银帮扶乡村产业,发展“土特产”产业集群,打造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宜居和美乡村场景。

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强国之路



——对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



■委员简介 张合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2022年11月,张合成委员(右一)在河南开展种粮积极性专题调研。(资料图)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如何走好农业强国之路?就此话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这位资深的“三农”工作者向记者讲述了他理解的中国特色农业强国之路。



路径彰特色 久久乃为功



记者:农业强国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词,您如何理解这一重大战略部署?



张合成:的确,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做出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的重大判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条件,农业强国的建设进度决定和检验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质量和成色。在体现国情基础上,我们要充分结合“大国小农”农情特色,吸收和借鉴世界农业强国建设的经验和一般规律,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强国之路,坚持久久为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基础。



纵观世界史,一国要真正强大,必须有强大农业作支撑。必须充分认识农业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压舱石”“稳定器”作用。根据《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19》研究显示,2017年全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7.9%。但参照国际农业统计惯例,基于农业产业价值链角度测算,2017年我国农业—食物系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3.3%;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27.0%,农业—食物系统的就业比重达36.7%,充分显示了农业“压舱石”作用。



可以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既体现了农业农村发展量的突破和质的跃升,又彰显了打破常规的后发优势和赶超态势,作为重大战略部署,意义深远。



记者:与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相比,您认为农业强国的内涵是什么?



张合成: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强国建设将锚定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目标,还要体现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小农数量众多的基本农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等国情特色。可以说,我国的农业强国建设既有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中国的农业强国建设应该包括几个“高”。自给水平高。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碗里要装中国粮;产品质量高。农产品在保障人的健康安全基础上,口感更好、品质更优,营养更均衡,特色更鲜明;产业效益高。搞农业不仅要有赚头,还要有奔头,与二、三产业相比,农业收入水平大体相当;生产效率高。生产更加绿色,资源更加节约,环境更加友好,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全面提高。经营者素质高。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不再是老人妇女,而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民不再是身份象征,而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国际竞争力高。我国的农业生产与国外相比,要实现同样产品我们价格有优势,同样价格我们品质有优势,同样品质我们服务有优势;农民收入高。要让农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农民,不仅让新型经营主体受益,还要让小农户平等分享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记者:从世界范围看,我国与其他农业强国有什么异同点?



张合成:产业发展一定有规律可循。比如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率要比较高,才能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基础支撑强。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主要依靠自身就能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美国不仅谷物能够自给,还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以色列等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农业也很强大,主要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提供食物供给,同时通过稳定国际供应链提供强劲支撑。



有一年我们去日本调研,当地正在推广的精品农业让人印象深刻。这种政府与农协并行主导的双轨协同发展模式,让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代表农产品,最终打造出美誉度高、国际竞争力强的矩阵式高品质农业品牌。所以农业优质化、安全化、绿色化、品牌化水平高,农业及其关联产业优势特色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就强。



就我国而言,第三次农业普查显示,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比为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比为70%;全国有2.3亿户农户,户均经营规模7.8亩,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有2.1亿户,所以我们才常说“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



通过分析农情,我国农业基本资源禀赋和人地关系格局决定了农业主流将长期是小规模经营,“大国小农”国情农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转变。所以,我们要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农业强国建设经验和一般规律,更要准确把握我国人多地少、农户多规模小田块散、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农业企业少企业小、保护农耕文化等特殊国情农情,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建设道路,不简单照搬国外模式,坚持久久为功。



强国基础实 短板要补齐



记者:您认为,我国是否已经具备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张合成:从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角度去看,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九连丰,达到13731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夯实了重要根基。



科技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石和核心驱动力量。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跨入世界第一方阵,为我国向农业强国迈进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动力。



同时,党和国家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为农业强国建设奠定了产业和市场基础。



毫无疑问,新时代十年,为农业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制度和市场基础。我国已经具备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必须主动把握时机,积极应对挑战,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记者:您说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已跨入世界第一方阵,具体是什么概念?



张合成:我们在农业领域高被引论文数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都稳居全球第一。但事实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国家第六次技术预测结果显示,我国农业农村领域技术领跑仅占10%,并跑39%,跟跑51%,基础研究薄弱、原创性创新能力不强的局面并未根本性转变。



比如生物育种研发和应用已成为世界农业强国建设的新赛道、科技强国的新动能。据专家研判,我国转基因技术研究起步早、基础好、始终与国际并行,但产业化应用整体滞后。这几年,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农业农村部重点部署,安排重大专项、开展产业化试点,各地纷纷设立相关机构和专项,生物育种进入赶超新阶段,相信我们一定能抓住产业化试点机遇,推动我国生物育种事业大踏步迎头赶上。



种粮有钱赚 安全有胜算



记者:农业强国建设不能一蹴而就。您认为当下的头等大事是什么?



张合成:那肯定还是粮食安全。现成的案例就是乌克兰危机之后,不少国家捂紧了粮袋子,国际粮价飙升,有的国家甚至引发了通胀和社会危机。然而,我国粮食供应和价格并没有受到传导,根本原因是我国粮食安全水平高决定的。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如果在吃饭问题上被‘卡脖子’,就会一剑封喉。”还有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去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并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要求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可以说,新时代十年,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农业稳定发展对全局稳定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深刻诠释了保障粮食安全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逻辑关系。



记者:要切实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在您看来最重要的因素是哪一个?



张合成:我认为调动种粮积极性是根基中的根基。



我们到地方也看到,很多粮食主产区非常重视调动种粮抓粮积极性,探索出了很好的经验做法。比如我们在河南省调研时看到,省里重农抓粮办法实,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周口市探索出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风险、提升土地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种植收益率的“三降三提”经验做法,驻马店市引入社会资本建设高标准农田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据农民与基层单位反映,有些地方依然存在种粮效益低、粮价未能引导农户预期、农资上涨冲抵利润空间、补贴导向作用弱、“卖粮难”和主产区负担重等问题。



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离不开相关要素投入保障、科技支撑和不可或缺的政策保护等。可以说,比较效益是种粮积极性的原动力、价格预期是种粮积极性的牵引力、进口挤压是种粮积极性的风险源、科技金融营销是种粮积极性的千斤顶、保护政策是种粮积极性的安全网。



我们一定要以农民种粮不吃亏为目标,夯实保供动能。农民怎样才能赚到钱?必须统筹用好市场和政府两类工具,保障农民种粮经济上不吃亏、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尊重。另一方面,要突出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使农民了解“春天种啥对、秋天卖啥贵、买啥生产资料最实惠”,使决策更透明、生产有依据、市场可预期。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怎么吸引农民和各种人才踊跃投身到农业强国事业中?



张合成:让农民有幸福感和获得感,关键是让从事农业有收入、有尊严。在当前增收难度较大的情况下,除了种粮收入,还应突出抓好产业增收,这也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脱贫地区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每个县形成了2至3个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一批带农效果好、利益联结稳的生产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民年人均产业收入达到2200元以上,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动农户在三产融合发展中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将各类涉及企业主体利益、小农户收益权的政策固定下来,让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有预期,让小农户跟着大户有奔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



保护农户的基本收益和战略利益,还有一点是切实平衡“老板”和“老乡”的关系。既要防止富了老板、穷了老乡,也要防止老乡只有权利、没有义务。既要防止土地非农化,也要避免资本恐农化,要真金白银帮扶乡村产业,发展“土特产”产业集群,打造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宜居和美乡村场景。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09日 第 09 版)



记者:包松娅


 
地区: 北京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