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生物学与饲养团队和安徽农业大学通过毒理测定、蛋白质组学分析、RNAi等技术手段,揭示了亚致死剂量的氟啶虫胺腈对蜜蜂死亡率,中肠代谢和大脑神经系统的影响,相关成果发表在《农药化学与生理上(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氟啶虫胺腈是砜亚胺类杀虫剂,作用于昆虫乙酰胆碱受体,用于防治对烟碱类、菊酯类等产生抗性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在农业害虫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氟啶虫胺腈同样作用于蜜蜂等非靶标昆虫,而且一些研究在花粉和蜂蜜中也发现了氟啶虫胺腈残留。但是目前亚致死剂量氟啶虫胺腈对蜜蜂的影响尚未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本研究首先明确了低剂量的氟啶虫胺腈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发现亚致死剂量的氟啶虫胺腈并不会对蜜蜂造成明显的死亡,对蜜蜂的取食量无显著影响。但是通过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发现了氟啶虫胺腈对蜜蜂的生理和神经功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低剂量的氟啶虫胺腈加强了蜜蜂中肠的能量代谢,尤其是三羧酸循环中呼吸链上的电子传递加强,这可能与蜜蜂加快氟啶虫胺腈的解毒代谢有关。在大脑中发现神经递质转运、细胞呼吸、有毒物质代谢加强。本研究同时发现蜂王浆主蛋白1可能与蜜蜂的解毒代谢有关。在氟啶虫胺腈作用后,蜂王浆主蛋白1的表达量显著增强,通过RNAi干扰蜂王浆主蛋白1的表达,发现氟啶虫胺腈作用后蜜蜂的死亡率增加,当饲喂蜂王浆时,蜜蜂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因此,本研究拓展了蜂王浆对蜜蜂的生理功能,为全面评价氟啶虫胺腈对授粉昆虫的安全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357522001353
日期: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