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害是梨果贮藏时对低温胁迫作出的反应,在此过程中,果实发生了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和细胞功能障碍。冷害指在果实组织冰点以上的不适低温造成的伤害,冻害指在果实组织冰点以下的低温引起组织结冰造成的伤害。
症状特点
发生冷(冻)害后,果皮出现皱缩、褐变、水浸状或褪绿等症状,后期果心、果肉褐变,或果肉木质化、絮败,风味和香气丧失,软肉梨则导致不能正常后熟。通常情况下,发生冷(冻)害的果实在低温下看起来仍然完好,但温度升高后,冷(冻)害症状明显。产生冷(冻)害的梨果对机械伤、细菌和真菌病害的抵抗力下降,易腐烂变质。
主要发病原因
冷(冻)害程度与低温持续时间及低温的程度有关。低于冷(冻)害临界温度时间越长,冷(冻)害发生率越高,温度越低,冷(冻)害发生率越高、程度越严重。产生冷(冻)害的温度因梨品种、生长条件、采收成熟度及内在品质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采收越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低越易发生冷(冻)害。冷库内制冷不均匀是导致冷(冻)害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临近风机库的风机位置的梨果极易在制冷时发生冷(冻)害。同时,低湿也会加重冷(冻)害的发生。果园有机肥施用量较多、N/Ca高、干物质含量高的果实不易发生冷(冻)害。
抗感品种
一般而言,与其他系统梨相比,秋子梨较耐低温。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耐低温。
防控要点
(1)贮藏前测定果实冰点,不同品种耐低温程度不同。采用高于冷害临界温度的低温进行贮藏,鸭梨等对急降温敏感品种,易发生黑心等冷害症状,需采用缓慢降温方式来控制冷害的发生。
(2)贮期温度的监测。在不同位置,如风机、库门、库间中间位置放置温度探头,并定期测定果实温度。
(3)定期检查,及时修复。发生冷(冻)害的果实如发现及时并采取缓慢回温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快速解冻会损伤组织,但非常缓慢的解冻,如在0~1℃下,会使冰在组织中停留太久,并导致损伤。一般认为,在4℃下解冻对大多数梨造成的损害最小。但气调库果实发生冷(冻)害后通过缓慢回温不能减轻冷(冻)害症状。
(4)改善冷库制冷设备。排管库制冷均匀且省电,虽前期投入高,但可极大减少因冷(冻)害造成的损失,并降低电费。
尽管梨果在一定程度上可耐受短期的冷(冻)害,但经冷冻修复的梨果通常贮存期较短,更容易受到微生物入侵。因此,应通过提高果实品质等方式来提高梨果的耐低温能力,并在贮藏过程中严格管理温度,避免冷(冻)害的发生。
声 明:本文摘编自《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22年第9期“梨贮藏冷(冻)害的发生与防控技术要点”(贾晓辉,王文辉,张鑫楠,杜艳民)。
日期:202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