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是引起玉米矮花叶病的病原之一,严重危害玉米、高粱和甘蔗等多种禾本科植物。
1、世界分布
MDMV发生于世界主要玉米和高粱种植区,分布在:美国、阿根廷、巴西、秘鲁、委内瑞拉、摩洛哥、中国等国家/地区。
2、寄主植物
田间MDMV的来源主要是一些感病的植物,也可来自病玉米种子。MDMV自然来源的寄主植物有许多种禾本科植物,其中最重要的是约翰逊草和一种高粱(Sorghum verticiliflorum)。
3、传播途径
1.MDMV主要由玉米蚜、麦二叉蚜、棉蚜、桃蚜等以非持久方式传播,毒源借助蚜虫吸食叶片汁液而传播。
2.种子传毒,该病毒的远距离传播通过国际间种子贸易完成。
4、感染症状
玉米被玉米矮花叶病病毒侵染后,其典型症状为幼苗心叶基部脉间首先产生圆形褪绿斑点。随植株长大,褪绿病斑逐渐向全叶扩展,表现为典型的花叶状。有的品种叶片则呈现脉间叶肉变黄,叶片为条纹状。感病时期越早,植株矮化越显著,不能抽雄结实,植株早衰枯死。
5、危害情况
MDMV会导致植株出现褪色、矮化、不育、提早枯死等症状,造成玉米、高粱的经济损失。
1963年美国首次报道玉米矮花叶病在俄亥俄州发生,不久蔓延遍及37个州,成为美国分布广、危害重的玉米病害之一。
19世纪60年代后期,玉米矮花叶病在我国河南省部分地区首次大规模发生,仅河南省辉县就损失粮食2500万公斤,占全县总产量的33.53%。
玉米是我国主粮之一,玉米种子携带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不容忽视。2021年,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第413号联合公告生效,玉米矮花叶病毒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1、我国在与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乌拉圭等国家签订的输华玉米进境植物检疫议定书中,均将玉米矮花叶病毒列入关注的有害生物名单,作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管理。
2、对进境玉米、高粱实施检验检疫,特别要对议定书、检疫审批关注的有害生物实施针对性检疫。
3、约翰逊草作为MDMV的重要越冬寄主,同时属于我国的检疫性杂草,在口岸检疫时也应重点关注杂草等外来疫情的监测。
供稿单位:青岛海关
日期:20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