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所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合作,在国际知名杂志Field Crops Research(IF=5.224/中科院分区一区)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ntercropping modulates the 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of dry matter and nitrogen in maize and peanut》(https://authors.elsevier.com/c/1f6Qi1M2tVRTYe)的学术论文。该论文从产量形成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干物质和氮的积累和转运入手,阐明了间作效应对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的影响以及氮素响应机制,为玉米/花生间作体系的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进一步挖掘了玉米/花生间作体系减肥低碳发展的生态价值。
作物的产量和氮含量不仅受到开花到成熟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影响,也会受到干物质和氮素转运的影响。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于单一作物或物质积累等单一过程。玉米/花生间作体系是一种通过合理利用光、热、水、养分资源,实现粮油同步增产的种植制度,根据全球meta分析结果,玉米/花生间作体系具有1.31的土地当量比。因此,从间作效应综合氮肥调控整体进行干物质和氮积累和转运的研究,无疑为进一步挖掘玉米/花生间作体系的产量优势提供了新的思路。
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干物质转运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较小,但是氮转运在作物氮产量中贡献明显高于氮积累;在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中,间作效应明显高于氮调控效应,间作显著增加玉米干物质和氮的积累与转运,但是降低花生干物质的积累与转运。因此,稳定玉米干物质和氮积累与转运优势,减少遮光影响,促进间作花生干物质的积累和转运是提高玉米/花生间作体系综合生产力的关键。
我院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高华鑫博士为第一作者,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朝春教授和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万书波研究员为通讯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Wopke van der Werf 教授共同参与了该项研究。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欧盟ReMIX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
日期:202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