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熊本县《熊本日日新闻》27日报道,有明海附近今夏呈现出海蜇捕捞盛况。九州地区沿岸各县有两三百艘渔船连日来在海蜇大量出现的福冈县大牟田市海域等进行捕捞。鉴于中国市场对食材的需求旺盛,熊本县内陆续新设了海蜇加工厂。不过,紫菜养殖业不振、蛤仔等捕获量低迷等根本问题仍摆在眼前,渔业人员在欢迎“海蜇商机”的同时也是表情复杂。
据独立行政法人水产综合研究中心西海区水产研究所(位于长崎市)等透露,在福冈县大牟田市及柳川市近海大量生息着的是面蜇。大的重约二三十公斤,伞面直径达到70厘米。据称,这种海蜇约从4年前起在有明海多见。
希望有所收获的渔船在数量多的时候达到约300艘,是去年的一倍以上。熊本县内除荒尾市等以外,上天草市大矢野町的渔船也出海捕捞。
据渔业人员等介绍,作为中餐食材的海蜇虽然也能在中国近海捕到,但近年来供不应求,盐渍加工后的日本产品大受青睐。市场价格也很稳定,在7月起开始交易的大牟田鱼市场,海蜇皮的交易价格约为每公斤20日元(约合人民币1.25元),海蜇头约为170日元。提供给市场的日平均捕获量为3到4吨。熊本县上天草市和玉名市的民间加工厂也从6月起开工并开始出货。
虽然海蜇捕捞备受瞩目,但作为有明海主力渔业的鱼贝类捕获量持续低迷。据熊本县水产振兴课透露,比较1970年代后期与2011年后发现,荒尾市到宇土市沿岸的蛤仔捕获量从曾经的约6.5万吨骤减至1469吨,鲻鱼和鲈鱼等减少至十分之一。该课称,“燃料费也上涨,渔业经营极为严峻。”
因此,渔业人士的心情也很复杂。柳川市的椛岛直人(51岁)表示,“虽然多亏海蜇帮了大忙,但真心来说想捕捞蛤仔。”荒尾市的藤本昭一(52岁)表示,“在紫菜养殖的经营情况不稳定的局面下,不能眼巴巴地坐等商机。”
渔业人士们私底下认为,出现大量海蜇主要是因为“海洋环境的变化”。不过,2009年起研究有明海面蜇的上述水产研究所主任研究员丰川雅哉认为,“不知道海蜇的生态和资源量等情况,不能断言是因为海洋变化。”他表示,“有明海在30年前也出现了大量面蜇,有必要积累科学数据。”(完)
日期:201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