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气变暖,是细菌等微生物滋生的活跃期,也是食源性疾病的多发时期。何为食源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各种致病因子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引发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常见的包括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病、寄生虫病等。食源性疾病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发病率高,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那么防疫期间,家庭的食品安全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一、食物采购和接收:
1.选择正规超市或市场采购食品,不要采购来源不明的食品。坚决不吃野味。
2.读懂标签,关注食品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进口食品检疫等相关标签信息。
3.采购食品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正确佩戴口罩、保持手卫生等,注意避免直接接触冷链食品。
4.网购食品时需谨慎,要选择在有资质的平台购买。当接到网购或保供的食品后,做好防护,仔细查验,若发现食品有腐败变质、有异味、表面发粘、颜色异常等情形时,要及时丢弃,防止食后引发中毒。
二、食品安全检查步骤:
1.用感官初步鉴别。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不要食用。
2.挑选食品时看包装。观察包装物有没有破损,印刷是否正规,避免买到受到污染或假冒伪劣食品。
3.注意看说明和标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21年修订版)第六十七条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上应当标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生产许可证编号;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特别是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三、家庭食物储存:
1.适量科学储备食物,不要一次采购过多保质期较短的食材。
2.合理规划食用顺序,对于熟食和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或冷冻,并尽快食用完。
四、科学储存食物提示:
1.储存食物温度要适宜。购买回家的预包装食品,要按照标签说明的贮存条件和温度进行存放,并在保质期内食用。食物原辅料要根据其不同特点和要求,选择在常温、通风、冷藏(0-5℃)或冷冻(-18℃)条件下储存。
2.生熟食品要分开放置。生食和熟食应避免接触,分别放入专用的密闭容器或包装袋中分开存放。需冷冻储存的食物应尽量使用独立小包装,避免反复融化和冷冻导致营养流失和变质。
3.不同类别的食品要采用不同的储存方式:主食类食物的储存:米面的储存,应用洁净、干燥容器装好,放在室内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免高温、光照。速冻食品应存放在冰箱冷冻室,食品包装破损或者已拆封的需放入食品袋,先扎紧袋口再放入冷冻室。果蔬类食物的储存:绿叶类蔬菜是在各种食材中最不耐储存的,放冰箱冷藏存放,尽量不囤积要尽快吃完;圆白菜、胡萝卜、番茄、茄子、豆角、青椒、洋葱、马铃薯、苹果、梨等储存性较好的根茎类蔬菜和水果,可根据食用情况在室内冷凉处存放或冰箱冷藏。肉、蛋、海鲜、奶或豆制品的保存:生鲜肉和鱼虾,建议新鲜食用,如当天不食用,简易分割后放装入保鲜袋放入冰箱冷冻保存;鸡蛋保质期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不超过15℃时保质期30天左右,冰箱冷藏时保质期可为40~60天;牛奶分为常温奶和低温奶,常温奶可室温存放,低温奶应贮存在冰箱冷藏,注意看包装说明;豆制品很容易滋生细菌,储藏不当容易变质。豆腐、豆浆等生鲜豆制品应放冰箱冷藏保存,如果豆制品发酸,豆腐、豆干变质,切勿食用。
五、家庭烹饪过程和就餐:
1.保持清洁:洗手应经常进行。家庭烹饪之前、期间、之后和饭前,都要用流动水洗净双手。厨房用具用后要及时清洗或消毒。
2.生熟分开: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的用具如刀,砧板、使用器皿等也要分开。
3.安全煮熟:食物要完全煮透烧熟,特别是肉、禽、蛋和水产品类等微生物污染风险较高的食物;即食食品尽量一次吃完;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
4.使用安全的水和食材:食用安全的水或进行处理以保安全;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不食用平时很少或没食用过的食物,避免过敏。
5.改善饮食行为习惯:家庭实行分餐制,养成使用公勺公筷好习惯。
6.特殊人群多关注:老年人、孕产妇、儿童青少年、有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者等特殊人群,更需要注意食品安全和针对性膳食营养。
最后再次提醒消费者,疫情防控期间,安全营养的饮食十分重要,为了大家的健康,在严格遵守各项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一定要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从我做起,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文/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日期:202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