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世界食品网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十四五”畜牧兽医 发展规划》的通知

   2022-04-29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263
核心提示:为推动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陕西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要求,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研究制定了《陕西省“十四五”畜牧兽医发展规划》。……(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各市(区)农业农村局,机关各处(室、局)、厅属各单位:
 
  为推动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陕西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要求,我厅研究制定了《陕西省“十四五”畜牧兽医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4月26日
 
  陕西省“十四五”畜牧兽医发展规划
 
  “十四五”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畜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加快畜牧业发展对扎实推进全省特色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为推动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省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以及《“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陕西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现状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畜牧业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方向,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促增收”总体目标,认真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努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畜牧业实现了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全省畜牧业克服了畜产品价格波动、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等不利因素,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保障了畜产品有效供应。2020年,全省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达到849.8万头、151.2万头、871.7万只和7738.3万只,较2015年增长0.5%、3.0%、24.2%和14.9%;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06.4万吨、64.2万吨、175.1万吨,增长-7.2%、10.5%、-8.8%;畜牧业产值893.4亿元,增长34.2%。
 
  区域布局更加优化。抢抓全国畜牧产业“北扩西进”战略机遇,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加快聚集。陕南生态养殖产业板块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生猪存栏占全省44%;陕北肉绵羊、白绒山羊齐头并进,肉羊出栏占全省65%;关中“双奶源”地位进一步凸显,特别是奶山羊加快发展,已建成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牧原、新希望等龙头企业加快在渭北、陕北布局生猪产业,规划生猪设计存栏超过400万头,北部地区新型现代生猪产业板块加快形成。
 
  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发展。大力扶持家庭适度规模和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牧业由传统分散养殖向规模化养殖快速转变。全省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5.6%,较2015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生猪出栏数占全省一半,提高5个百分点;年存栏1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户奶牛存栏占全省62.1%,奶牛单产达到7900公斤,增加15.8%。创建标准化示范场814个,其中部级示范场145个,省级示范场669个。
 
  畜禽良繁体系日趋完善。实施国家畜禽改良计划,先后从境外引进良种畜禽6万头(只)、冻精胚胎7000枚(支),建成阳晨、黑萨等一批现代种畜禽良种龙头,成功创建4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建成省奶牛、肉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为优良畜禽品种选育推广提供技术支撑。2020年末,全省各类种畜禽生产经营企业324 个,年向社会提供种(仔)畜160万头(只),种禽(苗)3000万只,供种能力大幅提升。
 
  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发挥羊奶产业优势,羊奶产量66.4万吨,较2015年增长58.8%;羊乳加工企业34个,年设计加工生鲜羊奶能力约150万吨,羊乳制品总产量8.2万吨,其中奶粉6.9万吨、液态奶1.3万吨;羊乳制品占到国内市场国产羊乳制品份额的85%,年销售收入125亿元。奶山羊良种规模、存栏、羊奶产量、羊奶加工能力、羊乳制品产量、羊乳制品市场占有率等指标稳居全国第一位。
 
  产业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面落实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持续强化动物疫情监测预警,不断加强动物卫生检疫监管,坚持组织实施春秋季集中免疫,全省重大动物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和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0%和70%以上。积极开展布病、炭疽等主要人畜共患病防控,严格落实“人病兽防、关口前移”防控要求。深入开展畜禽屠宰、饲料、生鲜乳、兽药等专项整治,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节  面临挑战
 
  环境约束趋紧。随着规模养殖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畜牧业养殖污染受到广泛关注。畜禽养殖禁养区等政策的实施,养殖业用地难问题普遍存在,粪污处理更加严格。城镇化步伐加快,从事畜牧业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也将更为突出。
 
  产业基础薄弱。全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22%,较全国平均水平低4.7个百分点。龙头企业普遍不大,带动产业发展能力不强。全省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较全国平均水平低8.9个百分点。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和畜牧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保障支撑能力不强。
 
  市场竞争加剧。畜产品进口数量逐年增加,对国内畜产品市场冲击加剧,畜产品价格波动短期难以消除。国际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增速很快,跨境、长距离调运频繁,导致动物疫病传播风险加大。饲料、人工、基础设施等养殖成本逐年增加,市场竞争将不断加大。
 
  第三节  发展机遇
 
  消费市场广阔。随着人口增长、消费水平提升以及城镇化快速发展,肉蛋奶等畜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当前,我省人均消费肉15.6公斤、蛋8.9公斤、奶14.5公斤,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0%、83.2%和116.0%,肉、蛋消费潜力巨大。
 
  产业加快转移。受养殖业用地趋紧、环保压力加大等影响,全国畜牧业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省特别是渭北、陕北地区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热土,一大批有实力的畜牧引领性龙头企业来我省建设产业基地,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
 
  支持力度加大。畜牧业前连种植业、后续加工业,是农业经济中链条最长、增值最快的中轴产业。肉蛋奶是百姓“菜篮子”的重要消费产品,随着现代农业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各级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力度将不断加大。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聚焦“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促增收”目标任务,以“优结构、高质量、高速度”为主线,以生态绿色循环发展为方向,以做强畜产品加工为突破,按照“稳猪、扩禽、大力发展牛羊”的总体思路,补短板、延链条,提质量、增效益,培育发展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实施主体带动、绿色发展,释放产能、多线发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政策支持,坚持抓大不放小、打好组合拳,努力实现畜牧业总量快速扩张、质量稳步提升、产值占比增长,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和加工流通体系,为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规律和主体意愿,加大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优化布局、板块推进。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区域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推动生产加工要素向主产区聚集,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板块。
 
  ——龙头带动、全链开发。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加工流通增值,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防疫优先、安全生产。将动物疫病防控作为防范畜牧业产业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完善疫病防控工作体系,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形成防控合力,保障产业安全。
 
  ——绿色引领、循环发展。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种养结合,加强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协同推进畜禽养殖和环境保护,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主要目标
 
  畜牧业区域布局更加优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疫病防控、良种繁育、饲草饲料供应、技术服务、加工流通、质量监管体系日臻完善,畜产品供给能力、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加工流通体系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成效逐步显现,畜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2025年,全省生猪存栏达到1000万头以上,力争达到1200万头,牛、羊和家禽存栏分别达到180万头、1500万只和1亿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超过65%,肉、蛋、奶总产分别达到180万吨、80万吨、300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90%。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畜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第三章  重点产业
 
  第一节  奶畜千亿级产业链
 
  发展目标。全省奶牛存栏达到35万头,奶山羊存栏保持在300万只以上,生鲜乳总产量300万吨以上,乳制品产量达到200万吨,生鲜乳和乳制品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9%以上,奶业一产产值达到20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0亿元,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关中地区,以奶业提质增效和乳制品全产业链建设为路径,持续做大奶源基地、做强乳品加工,促进养殖加工融合,壮大提升关中奶业产业带。突出关中奶山羊、奶牛优势特色,强化龙头引领作用,推动奶畜养殖与乳品加工有机融合,打造奶山羊、奶牛“双奶源”产业基地。陕北地区,加快奶牛产业转移承接,推行草畜配套和果畜结合,大力推广以全株玉米青贮为主的优质饲草种植,积极支持中垦乳业等乳品龙头培育陕北新型奶牛产业板块。
 
  第二节  生猪千亿级产业链
 
  发展目标。全省生猪存栏1000万头以上,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84万头左右,生猪出栏1300万头,猪肉产量100万吨,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5%,生猪养殖业产值达到400亿元,生猪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0亿元。生猪综合生产能力、全产业链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大幅提升,实现猪肉消费市场和猪肉品牌双提升,力争进入全国猪肉生产供应重点省份。
 
  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生态养殖区,以打造生态养殖产业板块为突破,加快推动陕南传统生猪养殖区转型升级,大力推广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围绕生猪龙头企业,打造陕南生态养猪板块。现代化养殖区,依托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优势,加快生猪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全覆盖,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支持屠宰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规模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品牌销售。围绕生猪龙头企业,打造关中现代生猪产业板块。潜力发展区,发挥生猪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以规模养殖场建设为重点,打造渭北陕北新兴生猪产业板块。
 
  第三节  肉牛肉羊百亿级产业链
 
  发展目标。全省牛、羊存栏分别达到180万头、1500万只,牛羊肉产量达到30万吨,养殖规模化率超过30%,建设国家级陕北肉羊产业集群,肉牛肉羊养殖业产值达到220亿元,肉牛肉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50亿元。
 
  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陕南地区,以“提质、扩群、增效”为原则,按照生态保护优先、稳定现有规模、加快升级改造的思路,不断提高肉牛品质和生态养殖规模。加强地方特色肉牛品种保护和选育,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和家庭牧场,打造陕南肉牛产业基地。关中地区,发挥粮食和饲草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种养结合,加强草畜配套和优良品种选育。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发展肉牛标准化养殖场和养殖大户,提升标准化水平,提高屠宰加工能力。围绕陕西粮农等肉牛龙头企业,打造关中肉牛产业基地。陕北地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广阔等优势,加快肉牛肉羊产业转移承接,推行草畜配套,尽快做大产业规模。以陕西粮农为龙头,在神木等县区加快培植一批肉牛现代产业园区,发展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家庭牧场,建设榆林北部肉牛产业板块。支持榆林市肉羊“双千万”工程建设,以肉绵羊生产为方向,兼顾白绒山羊发展,打造国家级陕北肉羊产业集群。
 
  第四节  家禽百亿级产业链
 
  发展目标。全省家禽存栏达到1亿羽,禽蛋总产达到80万吨,禽肉总产达到33万吨,养殖规模化率超过75%,家禽养殖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家禽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50亿元。
 
  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特色肉鸡养殖区,按照生态保护优先、稳定现有规模、加快升级改造的思路,大力推广绿色健康养鸡模式。围绕龙头企业,打造陕南特色肉鸡产业板块。肉禽养殖优势区,依托肉禽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适度家庭牧场,扩大养殖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建立关中肉禽产业板块。蛋鸡养殖优势区,依托蛋鸡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建立蛋鸡产业板块。
 
  第四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加强畜禽良繁体系建设,提高良种供应能力
 
  实施畜禽良种工程,支持畜禽良种繁育企业改善生产条件、扩大规模、优化种群结构、开展性能测定。在畜禽优势区布局建设一批高标准畜禽良种场,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社会资本引进优良畜禽品种,建设畜禽种质资源场,加快良种繁育和推广步伐。支持大型种畜禽生产企业从国外引进良种畜禽,与本地品种进行杂交改良,组建高产畜禽核心群。在畜禽生产优势区布局建设一批标准高、覆盖广、效益好的核心场、扩繁场,提高良种供应能力。
 
  第二节  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发挥畜牧产业体系专家团队作用,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充分利用生物育种技术,加大地方品种选育提高,力争培育一批畜禽新品种(系),加快良种推广步伐。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大地方品种保护利用,促进良种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转变。推广绿色高效新装备、新技术,推动良种、良法、良料集成配套。运用“互联网+”,推动畜牧业发展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融合。扶持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家庭牧场,围绕畜牧企业建设养殖基地,带动中小规模养殖户升级改造。
 
  第三节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坚持“外引、内强”,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强化配套服务,引进一批省内外畜牧领军企业来陕建设基地、发展加工、培育市场,带动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培育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产销对接。推动中小规模养殖户和新型经营主体融合发展,采取标准化生产、订单式收购、保护价兜底等措施,将养殖场户嵌入全产业链条中,实现利益共享。
 
  第四节  发展畜牧加工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鼓励乳品加工企业强强联合,提升产能。支持羊乳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发展精深加工,加大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扩大市场份额。支持生猪屠宰企业改造升级和整合重组,引导屠宰企业向肉类深加工企业转型,加快猪肉供应由“运猪”向“运肉”转变。鼓励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开展农超、农社对接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整合品牌资源,开发高端产品,着力打造“陕西羊乳”“秦川牛肉”“陕北羊肉”“富硒猪肉”等区域特色公共品牌,提升竞争力。
 
  第五节  强化饲草料基地建设,实现生态绿色发展
 
  积极推进玉米主产区粮改饲,扩大饲用玉米种植面积,大力推广带棒青贮,建设一批专业化、集约化、高水平的青贮玉米和优质高产苜蓿商品草基地,加快培育一批优质饲草品种。延伸饲草产业链条,培育一批草业公司,大力发展草产品加工和商品化饲草料,推广干草、裹包青贮等饲草产品,推动草产品及饲料工业发展。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整县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聚焦畜禽散养密集区内的中小规模养殖户,推行“分户收集、集中处理”模式,改进工艺,完备设施,促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开展养殖场节水示范,大力推广屋面、路面雨水收集利用,实现养殖场节水和增效双赢。
 
  第六节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完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和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科学开展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和流行病学调查。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积极应对突发动物疫情,提升检疫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构建全链条闭合的监管体系。持续推动动物疫病净化、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不断提升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能力和养殖场(户)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开展天然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产品研发,推广应用饲料精准配方、先进加工工艺和低蛋白高氨基酸饲料产品等技术,提高畜禽抗病能力。开展畜禽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严格生猪定点屠宰管理,严格处置风险隐患。持续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落实畜产品质量检验制度,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第五章  重大工程
 
  第一节  四大产业链培育工程
 
  乳制品产业链培育工程。坚持牛羊并举、乳肉并重,做大奶牛、做优奶山羊,以推进乳制品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做大做强“链主”企业,引导支持奶牛“链主”企业北上,建立新的优质奶源基地,扶持红星美羚等奶山羊“链主”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上市,引领全省奶牛“一区一板块”(关中优质高产奶牛核心区和陕北新型奶牛产业板块)、奶山羊“一带三区”(关中奶山羊黄金产业带、东部富阎板块羊乳加工引领区、中部乾泾板块优质奶源基地示范区、西部千陇板块良种繁育核心区)建设。
 
  生猪产业链培育工程。以石羊、阳晨、牧原等“链主”企业为引领,坚持“优结构、稳产能、延链条、保安全”的原则,建设种猪繁育、投入品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生猪产业发展基地,促成一批传统生猪养殖企业向全产业链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按照“渭北陕北扩张规模,关中陕南转型升级”的总体发展思路,推进生猪产业向北转移承接,全力打造陕北新兴生猪产业板块、关中现代生猪产业板块、陕南生态养猪板块,建设现代化生猪产业发展集群。
 
  肉牛肉羊产业链培育工程。按照支持“大龙头”、建设“大集群”、做成“大产业”的思路,以陕西粮农等肉牛“链主”企业、黑萨等肉羊“链主”企业为依托,以基地县建设为抓手,加快肉牛肉羊提质增量,加大传统屠宰企业改造升级和整合重组,着力培育现代化屠宰加工企业,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全力推进肉牛肉羊“一带(渭北肉牛产业带)、三区(关中优质秦川牛核心区、陕北肉牛肉羊产业优势区、陕南肉牛肉羊产业特色区)、五园(肉牛肉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家禽产业链培育工程。坚持“强蛋禽、扩肉禽”的思路,以好邦、华茂、大匠、格润等“链主”企业为引领,加快推广石羊、华茂肉鸡养殖模式,做大养殖基地,扩大规模、延伸链条,带动一批饲料、良种、养殖、屠宰、加工、粪污利用、营销等家禽产业新兴企业,促进产销配套,形成规模优势,全力推进关中肉禽产业板块、陕南特色肉鸡产业板块、蛋鸡全产业链板块建设。
 
  第二节  八大养殖规模扩张工程
 
  奶山羊产业集群建设工程。以“提升良繁能力、做强奶源基础,优化产品结构、激发加工活力,强化品牌营销、挖掘市场潜力”为主攻方向,以阎良、千阳、陇县、泾阳、乾县、富平、蒲城等7个奶山羊养殖大县为重点,实施陕西关中奶山羊产业集群项目,打造良种基地,扩大奶源规模,加大奶山羊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乳制品研发、乳制品生产线建设、品牌宣传等支持力度,扶持建设300个基础母羊3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000个奶山羊存栏200只以上的家庭农场;以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为方向,培育和氏、红星美羚、百跃等5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乳品加工企业,打造300万只奶山羊全产业链。
 
  榆林奶牛产业带培育工程。挖掘陕北优势潜力,实施奶牛产业北移战略,以定边、靖边、榆阳、神木、横山等县区为重点,引导中垦乳业、伊利等大型乳企建设奶源基地,发展乳品加工,与宁夏、内蒙古、山西北部奶业优势区形成对接之势,迅速填补榆林奶业洼地,区域奶牛存栏达到10万头。
 
  渭北陕北生猪产业带建设工程。重点在澄城、蒲城、白水、合阳、旬邑、永寿、淳化、麟游、印台、宜君、榆阳、靖边、绥德、定边、神木、佳县、洛川、子长、宝塔、志丹等20个县区市,引导石羊、牧原、温氏、新希望、正能等大型龙头企业,发展以大型规模养殖场为主体、适度规模养殖场为补充的现代生猪产业生产体系,挖掘增产潜力,建设渭北陕北果畜结合示范养殖基地,辐射带动渭北陕北450万头新兴生猪产业板块建设。
 
  榆林肉牛产业板块建设工程。挖掘榆林北部地区肉牛增长潜力,以陕西粮农为龙头,以神木、榆阳、靖边、定边等县区为重点,加快培植一批肉牛现代产业园区,发展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家庭牧场,建设榆林北部30万头肉牛产业板块。
 
  陕北肉羊产业板块建设工程。以榆林羊子“双千万”项目建设为重点,兼顾延安肉羊产业发展,重点在榆阳、横山、靖边、定边、神木、子洲、佳县、绥德、府谷、米脂、志丹、清涧、吴起、安塞、耀州等15个肉羊基地县,积极开展肉用绵羊经济杂交,支持白绒山羊规模扩大、品质提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推行“公司+农户”模式,提高肉羊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建立陕北1000万只肉羊产业板块。合理布局,扶持建设现代屠宰加工企业,发展羊肉精深加工,推进肉羊全产业链发展。在榆林、延安2市重点县区打造陕北国家级肉羊产业集群。
 
  关中肉禽产业板块建设工程。依托好邦等肉鸡龙头企业、富强宏图等肉鸭龙头企业,重点在蒲城、临渭、蓝田、陈仓、泾阳、礼泉、白水、周至、眉县、扶风、韩城、合阳、大荔等13个县区,发展年出栏30万羽的规模养殖场和出栏5万羽的适度规模养殖场,挖掘潜力、做大基地,扩大规模、延伸链条,建立1.3亿羽关中肉禽产业板块。
 
  陕南肉鸡产业板块建设工程。依托华茂牧业等龙头企业,围绕华茂肉鸡、略阳鸡等特色肉鸡,重点在丹凤、略阳、汉滨、南郑、汉台、勉县、汉阴、旬阳、宁强、城固等10个县区,发展年出栏30万羽的规模养殖场和出栏5万羽的适度规模养殖场,加快华茂肉鸡模式推广复制,做大养殖基地,建立7500万羽陕南特色肉鸡产业板块。
 
  蛋鸡全产业链培育工程。依托大匠、康大、格润等龙头企业,重点在印台、山阳、富平、蒲城、耀州、大荔、三原、永寿、澄城、兴平、武功、旬邑、榆阳、定边、绥德、甘泉、商南、洛南、商州、汉滨等20个县区市,发展年存栏5万羽的规模养殖场和存栏1万羽的适度规模养殖场,打造集蛋鸡养殖、品牌蛋生产、有机肥加工、饲料生产为一体的6000万羽蛋鸡全产业链板块。
 
  第三节  三大产业提质增效工程
 
  陕南关中生猪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围绕阳晨、东方希望、石羊、牧原、新希望等大型龙头企业,以规模养殖场建设为重点,支持壮大西乡、勉县、洋县、城固、汉滨、旬阳、紫阳、汉阴、山阳、洛南、临渭、大荔、华州、陈仓、扶风、兴平、乾县、礼泉、临潼、蓝田等20个生猪基地县,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带动中小养殖场户发展生猪生产,加快养殖场改造升级,巩固提升350万头陕南生态养猪板块和200万头关中现代生猪产业板块。
 
  关中奶牛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巩固提高关中奶牛主产区,建设25万头优质高产奶牛产业带。以泾阳、临潼、陇县、合阳、千阳、眉县等6个奶牛基地县为重点,加快中小牧场提升改造,促进中小牧场发展转型升级为现代化牧场,培育壮大奶农专业合作组织,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大型养殖场建设加工厂,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陕南关中肉牛产业增量提质工程。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发展肉牛标准化养殖场和养殖大户,提高屠宰加工能力。以旬阳、洋县、麟游、临渭、陈仓、镇巴、西乡、凤翔、宁强、南郑、勉县、大荔、洛南、陇县、千阳、城固、蒲城、岐山、永寿、山阳等20个肉牛基地县为重点,支持养殖场建设、设备购置、良种繁育、肉牛屠宰、市场营销等,打造120万头肉牛产业基地。
 
  第四节  五大配套服务工程
 
  榆林优质饲草产业板块建设工程。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推进粮改饲,发展商品化青贮饲料生产,不断扩大优质苜蓿种植面积。充分利用煤矿采空区、塌陷区等闲置土地,重点在定边、榆阳、神木等县区,调整粮改饲面积50万亩以上,生产青贮饲料150万吨;在定边、靖边、榆阳、神木等县区,建设饲草生产基地,发展人工牧草面积50万亩,生产优质饲草150万吨,填补优质饲草严重短缺、青干草长期外调的短板,打造陕北100万亩优质牧草产业板块。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支持30个生猪养殖当量20万头以上的畜牧业重点县区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扶持养殖场户改造提升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切实提高畜禽粪污收集、储存、处理、利用等环节设施水平,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确保全省畜牧业绿色健康持续发展。
 
  动物运输指定通道建设工程。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在省际间建设15个动物运输指定通道,配套建设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降低动物疫情传入风险。
 
  兽医实验室建设工程。新建符合高等级生物安全要求的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更新改造现有104个县级兽医实验室,全面提升全省动物疫病检测诊断和监测预警能力。
 
  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库改扩建工程。按照《动物防疫应急储备库建设标准》要求,迁建省级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库,改扩建10个地市级、104个县级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常温库、冷藏库和冷冻库,购置消毒、免疫和无害化处理等设施设备及必要的生物安全防护用品用具,切实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及主要人畜共患病应急处置保障。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合力。各地要落实地方管理主体责任,及时研究协调解决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强指导、监督、管理和协调。市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制定本地区畜牧业发展规划,明确部门职责分工,细化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第二节  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创新省级财政投入方式,建立政府引导、主体自筹、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以肉羊产业集群、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粮改饲等为契机,积极争取中央项目资金支持,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导向作用,将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农机装备纳入补贴范围,着力改善畜牧业设施设备条件。
 
  第三节  落实用地政策
 
  县级政府要按照畜牧业发展规划目标,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确保当地耕地保护红线安全前提下,统筹支持解决畜禽养殖用地需求。养殖生产及其直接关联的检验检疫、清洗消毒、畜禽粪污处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农业设施用地,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占补平衡。加大对畜牧业发展使用林地的支持,依法依规办理使用林地手续。严禁超范围划定禁养区,对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内确需关停搬迁的规模养殖场,当地政府要安排用地支持异地重建。
 
  第四节  强化信贷保险支持
 
  创新金融信贷产品,探索将活畜禽、养殖圈舍、大型机械设备等纳入抵质押物范围,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落实国家生猪政策性保险,支持探索其它畜禽品种保险模式,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适时采取贴息、担保等多种手段,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畜牧业产业投资基金和畜牧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探索引导养殖企业合理利用猪肉、禽蛋等畜产品期货市场,规避市场风险。
 
  第五节  强化科技支撑
 
  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级畜牧技术产业体系、各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单位作用,围绕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模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处理无害化等生产技术,开展集中攻关研究,着力破解制约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难题,力争在畜禽种业创新、标准化饲养管理、饲草料、粪污资源化利用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
 
  第六节  加强信息引导服务
 
  推进“数字畜牧”工程建设,整合畜牧生产、疫病防治、检疫检验等监测网络,完善生产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加强畜牧业生产预测预警,指导合理安排生产,促进畜产品均衡上市,防止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正确引导畜产品健康消费,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畜牧业持续发展。



日期:2022-04-29
 
地区: 陕西
标签: 畜牧 畜牧业
行业: 畜禽肉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