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浪认证为“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的微博用户“烧伤超人阿宝”公开宣称“胶原蛋白保健品都是骗人的”。随之引发胶原蛋白能不能美容的功效大辩论,而炮轰胶原蛋白的炸弹也波及股市,贵州百灵、东宝生物、汤臣倍健、东方海洋、同仁堂、东阿阿胶等上市公司纷纷中枪。但东方海洋、东宝生物等多家公司纷纷对此进行反击,认为质疑没有任何根据,并表示公司生产产品安全可靠,甚至表示已将相关产品作为利润增长点加大投入。
食品伙伴网食品信息服务中心5月27日至6月3日策划了食品安全大家谈第13期《胶原蛋白保健品都是骗人的吗?》讨论话题,网友就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感谢参与此次讨论的网友!http://bbs.foodmate.net/thread-669192-1-1.html
一、网友认为胶原蛋白只是一种蛋白质,起补充蛋白质营养的作用,没有其它特殊作用。胶原蛋白“美容”的说法,不过是“吃哪儿补哪儿”的一种延续。
网友“轻舟”表示,“胶原蛋白是动物蛋白的一部分,肌纤维膜,结蹄组织都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的作用就是补充营养,没有特殊特作用”。网友“mazaven”继续分析表示,“现在市场上的胶原蛋白分为两种,一种是未经过水解的胶原蛋白,主要应用在肉制品,也有增稠作用(比如明胶也是胶原蛋白,明胶分子量比胶原蛋白要小;用于肉制品的胶原蛋白分子量更大,基本上就是皮烘干粉碎的产品)。另一种就是水解过的胶原蛋白,这里面种类也很多,主要也是分子量不同,不同的分子量功能是不同的。以上两大类产品产量应该是大分子的更多,小分子的只是1993年以后逐步兴起的。对于人体的作用,我没有做过实际的试验,我的试验都是生产方面和应用方面,主要是如何生产胶原蛋白各应用于各种食品,而没有研究过其功能。但搜集到的功能就太多了,比如治疗骨质疏松、美容养颜、抗辐射,反正就是包治百病,什么功能在胶原蛋白作用中都能找到”。网友“aneir”表示,“对部分人群来说适当的补充胶原蛋白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用的,但不能神化”。网友“billyzk”认为,“胶原蛋白美容只是吃哪补哪的一种延续。营养价值很有限,美容效果要么靠心理安慰,要么靠违规添加激素”。
二、网友在讨论保健品厂家在宣传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夸大功能等不实宣传。而对待这样的违法行为,要严惩不贷。
网友“aneir”表示,“保健品的夸大宣传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违规宣传医疗功效很严重”。对此,绝大部分网友表示赞同,认为“卖保健品就是卖概念”等。除了夸大宣传,还有“任意扩大卫生部批准的功效范围进行宣传、违反科学原理进行宣传、未经当事人同意,任意使用名人尤其是食品营养学界的知名人士的肖像权”(网友“lpy1305”语)。对待这样的违法行为,网友“aneir”表示,“现在是大家都这么干,你不宣传你的产品就卖不出去,因为消费者就是喜欢这样的宣传,结果就是法不责众,监管部门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网友“小镇”表示,“这是个行业问题,一切都是为了利益。夸大宣传,忽悠成分太大。一切还得以事实为依据,说有好处需要拿出证据,科学依据在哪里?做过多少例试验?结果怎样?在没有充足的验证结果的前提下凭什么就批准,也是主管部门的责任”。网友“升级马甲”继续分析,“骗人的不是胶原蛋白,是国家收取的数额不菲的审批费用”。网友“lpy1305”表示,“应该格杀勿论,吊销宣传者的许可证,追究广告发布所有环节中负有审查职责的人员的玩忽职守责任”。“zj2635”、“mazaven”等网友表示赞同,要“严惩不贷,以儆效尤,要罚得倾家荡产”。
三、对于本次事件的看法,网友表示,就是一出“闹剧”。
网友“逍遥如风”表示,“保健品厂家追求的是利润空间,为了达到目的可能夸大产品的作用以迎合部分消费者急功近利的心态;普通食品应该都多多少少有点保健的作用,是否违规宣传没有衡量尺度,完全取决于消费者自己的理念;这种事件就是一幕闹剧”。网友“aneir”表达了相似的看法。而网友“ghs19812004”则表示,“保健品本身并没有错,只是无良的商家将其炒作的过头了”。网友“zhg1970”则表示,“保健食品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使用者一定要擦亮眼睛”。
四、在自由讨论环节中,网友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网友“txpxq1”表示,“任何保健品本身不是药品,心理暗示的作用大于其效果”。
网友“轻舟”表示,“不要有保健食品的概念,这是一个忽悠赚钱的骗局,食品就是食品,药品就是药品,让打擦边球的做法没有空子。我认为保健品就是把食品卖成药价钱的骗人把戏,应立法去除保健品概念”。
网友“zj2635”表示,“互相攻击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拿出证据来让公众信服,如果证明是恶意中伤,也要让中伤者付出代价”。
网友“清水幽蓝”表示,“我们不能否定保健品的作用,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的。但是他确实不是药物,无论从生产过程中的要求以及单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都是和药物的要求不同的。而且有些东西做成保健品之后在体内的吸收方式等和在食物中未提取的时候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不能将保健品一掌拍死,但是也要理性的看待保健品的真实效应”。
以上是部分网友的发言汇总,感谢本次参与讨论的网友!
消费者盲目追求保健品的功效,保健品企业卖概念是导致保健品市场的乱象根源所在,保健食品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一定不要被保健品靓丽的外表所蒙骗。
日期:2013-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