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10月份气温水温逐步下降,昼夜温差较大,养殖品种已基本上市完成,池塘陆续进入越冬前准备阶段。水生动物病害发病率与死亡率逐步降低,但此时寄生虫病、赤皮病、打印病、溃疡病、水霉病等也偶有发生,因此本阶段仍需做好病害防控工作,避免造成经济损失。现将常见病症及其防治方法分析如下:
一、病情预测
(一)寄生虫病:主要危害常见淡水鱼养殖品种,全省各地区均有可能发生。如寄生在鳃上的车轮虫、三代虫指环虫寄生主要症状,检查时鳃丝肿胀发白,黏液增多,出现缺氧浮头症状,严重时大量死亡。如锚头蚤等寄生病鱼身体红点,严重的体表充血掉鳞或溃烂。寄生虫病一般与烂鳃病同时发生,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死鱼。
(二)赤皮病: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瘟、擦皮瘟等。此病多发生于2-3龄大鱼,当年鱼也可发生,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并发症。该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鳞片松动或脱落,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鳍条稍端腐烂,常烂去一段,呈“扫帚状”,低温季节腐烂处常有水霉寄生,鳃盖有时呈“开天窗”状。在我国各养鱼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流行。
(三)打印病、溃疡病:
打印病为鱼体患病部位通常在肛门一侧或两侧,或尾鳍基部;初期症状是皮肤出现红斑,随后鳞片脱落,肌肉腐烂,腐烂部位逐渐扩大、加深,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周边充血发红,状似在鱼体表皮加盖的红色印章,故叫打印病。严重时甚至露出骨骼或内脏。本病主要危害鳙、白鲢,从鱼种、成鱼直至亲鱼均可发病,近年来,已发展成重要的常见多发病,对亲鱼危害较严重,各养鱼地区均有此病出现。
溃疡病是高密度单鱼类中养常见的一种病,多发生一些名优鱼类中,在我省已发现患有此病的鱼类有鲶鱼、黄颡鱼(嘎牙子)、泥鳅、鲫鱼、鲤鱼,多表现为头背部或体表两侧溃疡,鳍基红肿,腐烂。
(四)水霉病:又称白毛病。多发生于春秋两季,其病原体常见的种类有水霉和绵霉等属。其症状是:肉眼可见白色棉絮状菌丝体,或粘附于泥粒等棕色附着物,使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终致死亡。草、镛、鲢、鲤、卿等鱼都易感染此病。
二、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养殖池塘应做好水质管理,及时调节水质或换水,使用氯制剂、碘制剂或生石灰等对池水消毒,保持优良水质环境。定期检测鱼病以及水质中氨氮、亚硝酸盐、pH、溶氧等。
2.在拉网、运输、放鱼等操作中,要尽量仔细,减少鱼体受伤,这是预防水霉、赤皮病等发生的最有效办法。拉网后应使用消毒药泼洒,避免真菌感染。
3.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关注天气变化,减少应激反应,加强巡塘,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措施。
4.放鱼时购买经过检疫的苗种,投放健康鱼苗、鱼种。有效预防寄生虫病的传播,以防带入病原,鱼苗投放前用食盐或者高锰酸钾浸浴消毒。
5.防止盲目用药。一旦发病,要及时咨询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或咨询专家,切记盲目用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治疗方法
1. 寄生虫病,购买并使用国标杀虫渔药,按寄生虫种类发病特点选用鱼药全池泼洒。间隔1-2天后,使用含氯或含碘制剂进行全池泼洒消毒,防止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
2.赤皮病,鱼的体表完整无损时不会感染赤皮病。只有当鱼因捕捞、运输、放养使鱼体受机械损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才会感染赤皮病。因此外用杀菌剂戊二醛、以及含氯消毒剂等。
3.打印病、溃疡病,打印病、溃疡病用药基本相同,可使用三氯异氰尿酸等进行体表消毒,水体中定期使用消毒剂、或使用生石灰进行水体消菌。还应注意改善水质,降低有机质等含量,定期使用改底药物、益生菌等水质改良剂做为辅助。
4.水霉病,发病养殖池应使用聚维酮碘或含碘量高的鱼药全池泼洒,使鱼病得到有效控制。(来源: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日期:202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