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樱桃产业体量已是全球老大,但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链完善程度也相对较低,相较于智利、美国、澳大利亚等进口车厘子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成熟生产模式,差距显而易见。最直观的反映在鲜果质量上,中国大樱桃产业要整体达到或接近进口车厘子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确认识现阶段国内大樱桃产业化水平和现状,找准定位,既不孤芳自赏,也不妄自菲薄,才能少走弯路,更好地更快地发展。
1、大樱桃市场导向性不强
大樱桃作为一个产业要发展,既要重视消费者和客户的需求,也要重视国内外竞争者,力求在消费者需求与业内竞争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大樱桃从业者必须始终坚持市场需求就是出发点,以消费者和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把准消费者的脉搏,把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产品“卖得出去”“卖得好”上,并把这种思维贯穿在大樱桃的全经营周期中去。
2、区域内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不强
大樱桃产业,和其它农业产业一样,也面临着生产方式转变的问题。生产方式转变的方向在于高产、优质、高效,促使大樱桃产业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从优化配置区域生产要素入手,通过转变全产业链从业者观念,增加投入,利用好先进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优化和激活农业生产要素,改善生产要素优化存在的不足,以此促进和加快大樱桃产业化、市场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效率和产品收益。
3、供应链体系基础薄弱形不成闭环
大樱桃供应链体系涉及种植、采购、流通以及零售,从农业、物流到零售横跨三个产业,产业对接不均衡、效率不匹配,大樱桃从种植到消费损耗高、加价高、成本高。大规模采购与种植分散化矛盾,物流端与零售端的矛盾,大樱桃商品属性与基础设施矛盾,消费需求旺盛与商品标准化矛盾,新零售与农贸市场的矛盾,这一系列矛盾导致大樱桃供应链体系各环节不匹配,集中度不高、损耗率高,加价率低,很难形成上、中、下游共赢的整体体系。
日期:202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