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世界食品网

我国花椒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2021-04-15 中国农业产业化微信号299
核心提示:  花椒是我国主要调味品之一,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投入少、收益稳定,具有香味浓郁、麻味持久的特点,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
   花椒是我国主要调味品之一,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投入少、收益稳定,具有香味浓郁、麻味持久的特点,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为全面了解我国花椒全产业链发展情况,提出花椒产业发展建议,调研组采取产区定向采集、网络资料查询和实地走访等方式,收集、核实相关数据,并邀请国内相关产业专家座谈,对我国花椒产业进行了综合调查分析。花椒作为我国优势特色农产品,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2019年,我国花椒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面积增长30%,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发展更为快速;花椒以干品消费为主,目前因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不足,产量已趋于饱和;花椒周年都有供应,2018-2019年,产地收购价格整体持续走低,市场零售价格略有下降;出口持续增长,保持贸易顺差;预计至2025年,我国花椒种植规模与产量趋于稳定,优质花椒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将增加,家庭消费将会持续增长,出口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一、花椒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
 
  1.区域分布广泛。花椒根系发达,对土壤环境要求不高,耐干旱瘠薄,我国各地区均有种植。汇总国内25个产区数据,花椒栽种面积共1728.4万亩,其中青花椒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等省市,栽种面积为1037.9万亩,占60.0%;其余产区以红花椒为主,栽种面积为593.6万亩,占34.3%。
 
  2.产量快速增长。从收集数据显示,2014-2018年,国内花椒主产区产量从28.9万吨增长到37.4万吨,增长了29.4%,其中以重庆产区增幅最大,达112.7%,山西芮城、云南昭通、甘肃陇南增幅分别为64.2%、60.8%、19.4%。
 
  3.经营模式固定。花椒产业园模式:目前国内共创建了2个国家级以花椒为主要产业的产业园区,一是重庆市江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投资2.54亿元,种植面积22.9万亩,产量12万吨,总产值达到61.1亿元;二是陕西省韩城市国家花椒产业示范园区,总投资50亿元,规划总面积367平方公里,租赁区入驻经营户60余家,面积达18610平方米。集约化经营模式:主要为“农业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模式,责任分工和利润分配较为明确。农业公司通过为椒农提供技术和销售渠道获得利润;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入股分红获得利润;农民通过种植花椒获得利润。分散经营模式:主要为农户依靠自有土地或周边闲置土地单独种植,生产成本投入少,规模小、风险小,目前国内仍以农户分散种植模式居多。
 
  4.优势品种单一。花椒以色泽划分可分为红花椒和青花椒两大类,红花椒主要有大红袍、二红袍、小红袍、凤椒、伏椒和梅花椒等品种,青花椒主要有竹叶椒、九叶青和藤椒等品种。以区域划分,西南地区主要以青花椒为主,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主要以红花椒为主。
 
  (二)消费
 
  1.消费空间巨大。花椒消费对象主要为餐饮市场、调味品加工企业、食品企业和家庭。在调味品市场,花椒是火锅底料、豆瓣酱等主要原料之一。在食品行业,花椒主要用于怪味胡豆、绝味鸭脖等麻辣味的休闲食品。花椒也是西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家庭厨房的必备佐料。
 
  2.消费增速较快。2019年我国花椒表观消费量为27.64万吨,较2018年增长4.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椒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据上海环盟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数据,国内年需求量达42万吨,其中西南地区占比达28.7%。日本和东南亚70%以上的花椒都是从我国进口。


  (三)加工流通
 
  1.精深产品加工不足。干花椒占据花椒市场主要产品。在青花椒产品市场,干花椒、保鲜花椒、花椒调味品和花椒精深加工品占比分别为78%、12%、7%、3%。红花椒产品也以干花椒、花椒粉等常规产品为主,花椒油和调味品占比较少。加工方式上,以烘烤或晾晒的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方式较少。
 
  2.流通方式较为传统。目前国内各花椒产区基本都建立了花椒批发市场,花椒产品主要通过花椒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电商平台等渠道进行销售。由于农产品受贮藏、冷链等因素制约,花椒产品主要还是以批发、零售的方式进行流通。随着电商的兴起,花椒也逐步走向网购模式,目前线上销售占比10%左右。
 
  (四)进出口
 
  1.进口量小。我国花椒进口规模较小,主要来源于印度、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2015年我国花椒进口量231吨,进口额235万美元;2019年进口量355.52吨,进口额371.42万美元,较2018年分别增长12.35%和13.24%。
 
  2.出口量大。花椒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主要销往日本、泰国、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及地区,国内花椒产品每年出口量是进口量的430多倍。2015年我国花椒出口量为12.2万吨,出口额为12.87亿美元;2019年出口量为15.39万吨,出口额为17.42亿美元,较2018年分别增长6.06%和8.04%。
 
  (五)市场价格
 
  1.市场价格较稳定。我国花椒因品种、地区、消费等情况不同,产地收购、批发、零售等环节价格各不相同,总体较为平稳。红花椒产区,以甘肃价格居高,陕西、四川、河南等地价格居中,山西价格偏低;青花椒市场价格差距不大,重庆江津青花椒由于成熟期较早,对周边青花椒市场的价格有着“风向标”的作用。
 
  2.部分产区价格差异较大。2014年以来,国内花椒价格总体呈增长趋势。重庆江津青花椒鲜椒价格局部波动较大,2016年价格涨到每公斤21元,2019年跌至8.6元,较2018年下跌31.2%;四川汉源青花椒鲜椒价格呈平衡增长趋势,2017年略有下跌,2019年价格较2014年增长47%;北方红花椒产区干椒价格差异较大,2019年甘肃武都价格每公斤140元,山西芮城价格为70元。
 
  3.价格波动原因各异。2019年重庆江津鲜青花椒价格下跌的原因,一方面,花椒批发市场存在收购商联合起来共同压价的行为,农民受存储条件限制急于出售,出现低价销售的情况。另一方面,市场需求量局限和加工产品研发不够也导致价格下跌。


  (六)成本收益
 
  花椒生产主体主要包括公司、合作社和农户等,经营模式不同,成本收益各不相同。以青花椒为例,公司收益率为10.7%(净收益/成本);农户分散种植收益率为49.6%;集约化经营收益率为38.9%。据产区数据,分散种植亩均成本2722元,按亩产600公斤、单价9元/公斤测算,亩均净收益为2678元。
 
  二、花椒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面积增长速度将放缓。由于近年来花椒价格攀升较快,深受各主产区农民的欢迎,面积增速较快。根据资料显示,2015-2019年,花椒消费年均增长4.39%,产量年均增长4.92%,产量增长速度高于消费增长速度。受花椒精深加工程度低影响,面积增长速度将逐渐放缓。
 
  (二)市场需求仍有增长空间。2015-2019年,国内花椒消费市场需求量年均增长3.81%,且95%都用于食用。据调查,全国4亿左右人口有食用花椒的习惯,且有增多趋势。在餐饮市场,火锅连锁品牌众多,将进一步拉动花椒消费需求,花椒市场仍有增长空间。
 
  (三)家庭消费比例将逐步增大。餐饮、家庭和加工在花椒消费市场各占41.24%、29.71%、29.05%,餐饮市场普遍使用的品牌和菜品会对家庭消费产生示范效果和引领效应。此外,各电商平台直播促进花椒家庭消费比例。预计未来5年花椒家庭消费将以5%的比例递增。
 
  (四)精深加工产品将逐渐增加。近年来,国内各产区陆续意识到花椒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的紧迫性,多数产区政府都对花椒加工明确了方向和目标,未来花椒精深加工将向康养保健、生物医药和日化原料等方面转型,花椒成分与功效研究将更加广泛,精深产品将更加全面。
 
  三、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
 
  花椒产业在贫困地区助推脱贫攻坚重任中成效显著。四川88个连片贫困县中,有75个县(市、区)都在发展花椒产业,占贫困县比例85.2%。种植面积达361.9万亩,占全省花椒种植面积的73.2%;产量达5.3万吨,占全省花椒总产量的63%。重庆发展花椒产业的贫困县(区)共10个,占重庆贫困县总数71.4%,其中酉阳县种植面积达26.6万亩,占全市17.7%。
 
  (二)主要经验做法
 
  1.政府全程式服务。重庆市江津区将花椒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主要产业,统一赠送花椒苗,在技术指导上落实了产业扶贫技术指导员制度。在销售上,充分发挥“益农信息社”的作用,落实扶持政策,鼓励站点信息员到户收购,统一包装销售。
 
  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重庆市酉阳县有以花椒为主导产业的市级龙头企业1家,专业合作社共30家,探索出以公司+农户的“和信模式”,覆盖贫困户2300余户,实现2019年户均收入2800元。
 
  3.完善市场营销体系。甘肃省武都区成立了区级花椒协会,共有会员2.1万人,建设健全了市场,实现政府对市场秩序的全程监管,畅通了市场流通渠道。同时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由传统营销模式向网络营销模式转变,拓宽了营销渠道。
 
  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一)主要问题
 
  1.种质资源混乱,优势品种不多。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统一的花椒种质资源性状描述规范和分类评价标准。各花椒主产区少有花椒种质资源收集,也并未按标准建立种质资源圃。各地花椒品种名称各异,存在同名不同种、同种不同名等问题。无专门的育种机构,苗木繁育大都采用种子实生繁育,几乎不采用嫁接和组培方式,脱毒技术育苗基本没有。产区花椒品种良莠不齐,退化严重,优势品种相对单一。
 
  2.管理水平不齐,基础设施薄弱。国内花椒各产区单产水平差异较大,低产区和高产区产量相差一倍以上,花椒机械化程度水平较低。在管理服务上,有的产区归属林业部门,有的归属农业农村部门,技术标准无法统一。花椒产区基础设施普遍较薄弱,花椒贮存冷藏、冷冻设备和贮存油罐容量严重不足,一定程度制约了花椒产业发展。
 
  3.产业链条不足,科技支撑不够。目前,国内花椒产业研究多集中在品种、技术和简单的机具上,在精深加工领域和高端加工设备研发上较为欠缺。花椒加工方式单一,主要还是以烘烤、晾晒等初加工为主。70%以上的加工企业是中小企业,存在设备差、档次低、产品少的情况,精深加工能力弱。
 
  (二)风险分析
 
  1.市场波动风险。目前各产区花椒面积逐年扩大,投产面积不断增加,加之技术不断成熟,产量逐年增长。面积和产量增长的同时,面临的是产品类型没有拓宽和消费群体没有增加,将直接导致市场饱和、价格波动幅度大和产品销售困难等风险。
 
  2.品牌流失风险。国内花椒产业逐渐形成了以地域名称为主的花椒品牌,其中“韩城花椒”品牌估值213.61亿元,“江津花椒”品牌估值18.12亿元,“汉源花椒”品牌估值7.04亿元。但是部分产区椒农不诚信的经营行为,严重影响相关产地花椒品牌的口碑和市场。
 
  3.病虫害增加风险。近年来,花椒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数量增多,侵害的面积也不断扩大。主要病害表现为花椒落叶病和干腐病,现在已发展为花椒干腐病、根腐病、枯梢病、叶锈病、流胶病和锈病等。
 
  五、政策措施建议
 
  (一)开展种质资源研究,推进花椒大数据建设。开展花椒种质资源研究,建立合作共享机制。一是对全国花椒品种的种质资源进行系统性调查和摸底;二是建立花椒实验室,培育优质花椒新品种;三是建立省市级花椒试验示范基地,筛选出适宜各产区的品种。将花椒产业相关数据纳入法定统计范围,并授权有条件的产区收集国内花椒产区相关数据,调研消费市场需求和指向,对花椒市场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提供分析报告。
 
  (二)加强技术示范推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理顺花椒产业管理服务体系,制定出台花椒地方行业标准。鼓励企业开展花椒加工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提高花椒全产业链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构建花椒产业联合体,探索、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成立花椒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机构,将花椒病虫监测与防治纳入省级森林病虫防治项目。配套相应的资金,鼓励开展花椒标准园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花椒配送链条服务能力。围绕花椒全产业链设置研究课题,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和技术攻关。
 
  (三)拓展产品深度研发,打造花椒区域品牌。配套研究经费,开展花椒内含物质研究,拓展花椒在生物医药、保健市场、日化原料、生物农药和饲料等领域产品。建立创新平台,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鼓励花椒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自主研发或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研发以花椒为主要原料的新、特产品,形成产业集群。理清当地花椒产业发展思路,开展花椒适宜性评价,不以发展花椒面积和产量为唯一目标。设立花椒质量监测机构,对产区内花椒生产、加工和流通主体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多筹措举办花椒贸洽会、博览会等营销活动,扩大本地花椒影响,打造区域品牌。
 
  文章来源丨农业农村部网站



日期:2021-04-15
 
行业: 进出口 调味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