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甘肃省市场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持续构建“五大目标体系”,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着力坚守安全底线,着力提升质量高线,着力构建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
抓好疫情防控 彰显使命担当
(一)强化市场监管部门职能发挥
1. 坚决服从各级党委政府调度指挥,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当前最重要的工作盯紧抓牢。省局要充分发挥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生活物资保障及市场监管组牵头职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地方党委政府的任务分工和省局的部署,扎实做好疫情监测预警、疫苗研发生产使用、重点场所防控、重点领域“物防”、信息追溯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抓好市场稳价保供
2.密切跟踪市场供应和价格形势趋势,加强米面油、肉蛋奶等大宗民生商品监管,切实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3.持续抓好防疫物资质量监管,全力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大局。加大监管服务力度,有效提高疫苗批签发速率,严格疫苗全流程管理,健全疫苗电子追溯体系,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三)加强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防控
4.按照“首接检、批覆盖、抽样查”的原则,进一步健全信息通报制度,落实总仓管理制度,完善“甘肃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进口冷链食品监管系统,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全面加强追溯管理,实现首站赋码。
5.持续做好食品(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区域的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持续落实到位。
6.做好市场监管工作一线人员健康监测和定期核酸检测。
(四)提高应急监管能力
7.认真总结去年以来应急监管经验,完善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等应急预案,加强打击哄抬价格、假冒伪劣等方面的应急措施储备。
8.加强舆情监测,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应对舆论热点。
二
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服务能力
(五)深化“证照分离”改革
9. 把畅通市场准入作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首要环节,扎实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活动。
10.按照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改革,更好推广告知承诺制,切实提高审批办证效率。
(六)深化商事主体登记制度改革
11.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一件事一次办”和企业开办“一窗通办”,推动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推进落实“不来即享”“一网通办”“秒批”等改革措施,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准营难”的问题,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公正、透明、规范、便捷、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七)深化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2.大力推进电子执照生成、共享和应用。
13.优化审批服务,对总局下放的钢铁、水泥等5类重要工业产品的许可权限,确保接得住、管得好。
14.深入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承诺制和产品认证制度改革。
15.深化知识产权审查制度改革,创新专利审查模式,全面实施商标审签机制改革。
(八)深化落实保市场主体政策措施
16.突出保市场主体重任,全面落实省上“55条措施”、省局两个“28条措施”等扶持企业发展政策,进一步发挥好甘肃省保市场主体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保护好、帮扶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证市场主体稳定增长。
三
坚守安全底线 筑牢安全防线
(九)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17.聚焦群众关切,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压紧压实党政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省食安委办统筹协调、评议考核、督导检查作用,全力推进“食安甘肃”建设十大攻坚行动。
18.推进“互联网+食品”监管,大力推广“陇上食安”一体化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的运用,全面实行“透明车间”“阳光仓储”“明厨亮灶”智慧监管。
19.推动重点品种食品生产企业追溯体系建设,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安全总仓管理,实现食品安全信息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过程可控制、责任可追究。
20.深化实施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食品小作坊全面提升和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提升等行动。
21.加大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严防严控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2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体系,2021年底全省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5万家,全省食品生产企业“透明车间”实施率达到70%以上,食品安全抽样检验量高于国家相关要求,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不合格发现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合格产品核查处置率达到100%,进一步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安全感、满意度。
(十)加强药品疫苗安全监管
23.深入实施疫苗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综合运用日常巡查、飞行检查、抽查抽验、监测评价等多种手段,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24.加强集采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血液制品等重点品种监管,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
25.做好疫苗国家监管体系(NRA)评估工作,建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疫苗(药品)监管质量管理体系。
26.争取建设甘肃省疫苗等生物制品批签发和药物安全评价中心。
27.加快推进药品智慧监管。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监管服务体系,强化中药质量安全监管。
28.加快推进道地药材产地加工试点,促进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密切跟踪研判研发、生产、流通、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做好妥善应对处置各类风险挑战的准备,科学组织实施批签发制度。
29.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强化全程产品追溯和监管措施,严厉打击和查处各种非法流通行为,确保疫苗质量安全、有效。
(十一)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30.以持续深化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重点,全面组织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31.发挥保险等市场化机制作用,不断深化电梯按需维保和检验检测改革。
32.巩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持续做好承压燃煤锅炉淘汰整治相关工作。
33.不断加强特种设备获证单位省级专项监督检查,推动提升特种设备本质安全水平。
34.重视特种设备监管队伍建设,保持和增强队伍专业化监管能力。
(十二)加强工业产品安全监管
35.推进重点工业产品分类监管,制定发布《甘肃省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管目录(2021年版)》。
36.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试点工作,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预警机制。
37.加强基本民生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持续加强重点消费品、重点工业品、棉花等纤维质量监督,开展食品相关产品、危险化学品等生产许可获证企业专项检查,组织电线电缆、水泥、危化品等重点工业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工业产品质量安全。
38.深入组织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加大缺陷调查和产品召回力度,严格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
四
实施质量强省战略 助力高质量发展
(十三)做好质量工作顶层设计
39.积极发挥省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修订完善《甘肃省质量激励政策措施》《甘肃省政府质量奖实施办法》《甘肃省质量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强化质量激励政策及考核措施,推动各级政府落实质量工作主体责任。
40.适时召开全省质量大会。
41.科学编制“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用更优政策、更大项目、更多资金支撑高质量发展。
(十四)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42.制定《甘肃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3)》,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高质量整体水平。
43.扎实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质量技术帮扶巡回问诊”等活动。
44.优化凝聚各方力量的质量发展环境,抓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质量品牌示范区创建、中国质量奖培育评选工作。
(十五)推进标准修订和高端品质认证
45.加强地方标准管理制度建设,出台《甘肃省企业标准“领跑者”管理办法》,优化和完善“甘肃省地方标准制修订管理平台”,提升标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46.加强绿色生态产业、有机产品认证,大力挖掘省内农、林、牧、果等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产品增加值和农业质量效益,推动我省名优特产品“走出去”,提升“厚道甘肃·地道甘味”品牌影响力。
(十六)做好民生计量工作
47.认真落实省局《进一步加强全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升公用计量标准数量和质量。
48.开展商品定量包装和过度包装计量专项监督抽查,强化民用四表、出租车计价器、小型衡器、加油(加气)机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和监督执法工作,维护公平交易。
(十七)打造质量服务综合体
49.积极搭建“互联网+质量基础设施”平台,大力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指导各地有机融合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等质量基础设施要素资源,形成质量服务综合体,拟在兰州、金昌、白银、定西、敦煌和徽县开展省级层面试点。
五
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运用 激发创新活力
50.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六个方面的要求,科学编制“十四五”甘肃省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启动制定面向2035年的知识产权强省战略规划,按照我省知识产权“六大六新”工作思路,着力打造全省知识产权工作新亮点。
51.大力推动落实省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会商机制,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指标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推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取得新成效。
52.7月底前建成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规划建设知识产权大数据分中心,积极培育知识产权仲裁调解机构,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侵权假冒行为打击力度,积极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53.推进产权港建设,协调推进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建设,探索设立甘肃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建设榆中生态创新城高价值知识产权转化园。
54.发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平台作用,高规格举办知识产权国际论坛。
55.强化协作联动。全面落实甘青两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书》和《推动商标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合作协议书》,不断加强跨区域、跨部门知识产权协作联动。
56.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综合运用市场监管手段有力支撑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执法稽查、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标准等业务条线都要与知识产权加强协调,共建大保护格局,重点加大对侵犯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对重大案件实行挂牌督办。
六
维护公平竞争 规范市场秩序
(十八)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
57.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重点任务,切实履行好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职责,强化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推动落实第三方审查和评估机制。
58.从快从严查处侵犯商业秘密违法行为,在全省建立2个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
59.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认真规范直销经营,严厉打击传销行为。
(十九)加强“互联网+监管”
60.贯彻落实好国办的监管清单全覆盖要求,对已有的监管信息系统按照国家统一标准规范,接入甘肃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实现监管数据的归集共享和充分利用。
(二十)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61.进一步发挥好联席会议和牵头部门作用,巩固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成果,推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在市场监管领域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
62.加强网络市场监测,统筹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
(二十一)加强信用监管
63.积极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实施意见》精神,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完善企业信用修复机制,使信用监管更具针对性。
64.制定出台《市场违法经营行为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标准清单》《重大案件督办制度》,补齐制度短板。
(二十二)推行包容审慎监管
65.对新产业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落实好“市场监管两轻一免清单”,让企业真正感受到“有温度的执法”。
(二十三)强化价格监管
66.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收费监管,持续保持对防疫用品及原辅材料和生活必需品价格的高压监管态势,做好降低企业负担和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七
加强队伍建设 打造市场监管卫士
(二十四)推进政治机关建设
67.始终以政治机关建设为主线,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加强党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干部队伍政治过硬、作风过硬、素质过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努力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
68.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善于从政治上把握、观察和分析市场监管工作,对标对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化落实措施,深入抓好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
69. 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安排,深入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市场监管系统党的建设,在服务大局中更好履职尽责。
70.结合市场监管实际,把政治和业务、培训和培养、管理和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71.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十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72.深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贯通联动,更加主动支持驻市场监管部门纪检监察机构工作,更加自觉接受监督,更加习惯在监督中开展工作。
73.巩固巡察整改成果,推进巡察工作全覆盖。
74.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净化政治生态。
75.认真履行省委赋予的党建职责,不断加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力争2021年非公党建覆盖率达到85%以上。
(二十六)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
76.按照总局部署,以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为抓手,坚持强作风就是强环境、强执行就是强发展,推动干部队伍作风持续好转、走深走实,形成适应新发展格局的作风。
77.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纠治并举;坚持实践检验,用履职成效衡量作风水准;坚持以上率下,一级做给一级看;坚持建章立制,推动内部管理、综合治理全面提升。
78.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聚焦重点,盯住关键环节,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二十七)加强履职能力建设
79.加强教育培训,注重人才培养,优化专业人才的结构性配置,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市场卫士。
80.强化正向激励,大胆选用政治素质高、担当意识强、会干事、能干事的好干部。始终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全部精力用在狠抓落实上。
81.坚持执法重心下移,加强基层工作调研指导,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协调推进基层综合执法改革,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加快基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日期: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