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2020年四季度共抽检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29246批次,涉及29大类,不合格产品共394批次,不合格率为1.35%,较一、二季度风险水平低(一季度不合格率为1.87%、二季度不合格率为1.79%),风险水平高于三季度(三季度不合格率为1.23%)。具体情况如下:
1、抽检整体情况分析
四季度京津冀地区共抽检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29246批次,其中北京市抽检19552批次,不合格产品190批次,不合格率0.97%;天津市抽检504批次,不合格产品6批次,不合格率1.19%;河北省抽检9190批次,不合格198批次,不合格率2.15%。可以看出,北京的抽检批次最多、安全状况最好,河北的抽检批次居中、但风险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地(详见图1)。
四季度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微生物污染,其次是添加剂、农兽药残留、质量指标不合格等问题,涉及的产品包括水产及其制品、餐饮环节产品、饮料、蔬菜及其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等共27大类;另外糖果和巧克力制品和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2大类产品安全状况较好,未发现任何问题。
图1 京津冀抽检总数及不合格情况
2、月度抽检情况对比
10月份共抽检4411批次,不合格产品57批次,不合格率1.29%,11月份共抽检7820批次,不合格产品141批次,不合格率1.80%;12月份共抽检17015批次,不合格产品196批次,不合格率1.15%。可以看出,11月份京津冀地区食品安全风险水平相对偏高(详见表1)。其中,河北省10-12月份的不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当月京津冀地区的整体水平,值得相关部门重点关注。
表1 10-12月份京津冀地区抽检情况对比表
3、不合格项目分析
通过对问题产品的风险指标分析发现,涉及的不合格项目种类包括微生物、添加剂、农药、兽药、质量指标、污染物和生物毒素共7大类。
其中,微生物是导致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不合格项次占总不合格项次的28.50%;其次为添加剂、农兽药、质量指标和污染物,不合格项次均占总不合格项次的15%左右。其中,北京主要是微生物污染和农兽药残留问题、天津主要是微生物污染问题、河北主要是微生物污染和质量指标问题;企业和监管部门可根据各地存在的问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手段和监管措施,不断提高本地的食品安全水平(详见表2、图2)。
表2 不合格项目统计比对表
图2 不合格项目分布情况
4、抽检类别分析
四季度京津冀地区共抽检29大类食品及相关产品,其中有2大类产品全合格,不合格产品涉及27大类。风险水平较高的产品包括水产及其制品、餐饮环节产品、饮料、蔬菜及其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冷冻饮品和食糖,这8大类产品的不合格率均高于四季度整体不合格率(1.35%)(详见表3)。通过对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不合格产品分析发现:
北京市有25大类产品抽检不合格,风险较高的产品包括:水产及其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和餐饮环节产品3大类。其中,水产及其制品主要问题是生鲜(冻)水产品、干制水产品及水产加工品不合格;餐饮环节产品主要问题是餐饮具、米面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饮品、餐饮用油等不符合要求;
天津市有5大类产品抽检不合格,风险较高的产品包括:餐饮环节产品和水果及其制品分别抽检1批次,均不合格。其中,餐饮环节产品主要是餐饮具问题;
河北省有19大类抽检不合格,风险较高的产品包括:餐饮环节产品、水产及其制品和冷冻饮品3大类。其中,餐饮环节产品主要问题是米面及其制品、餐饮具和肉及肉制品等不符合要求,水产及其制品主要问题是生鲜(冻)水产品、干制水产品及水产加工品不合格,冷冻饮品主要问题是雪糕、冰棍和冰淇淋等不符合要求。
表3 抽检类别统计表
5、总结
总的来说,2020年四季度京津冀地区食品安全整体状况良好,食品安全风险水平低于一、二季度。糖果和巧克力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2大类产品安全状况较好,全部合格。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10-12月份河北省的整体风险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地;
(2)风险水平较高的产品包括水产及其制品、餐饮环节产品、饮料、蔬菜及其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冷冻饮品和食糖等8类;
(3)抽检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29大类中,27类产品均有不合格数量,所占比例较高;
(4)微生物污染是导致京津冀地区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但每个省市的主要风险又各有特点。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相关部门进行研究、可根据需要适度调整后期的监督抽检方案;同时,食品企业也可据此进行自我排查,从源头上加强管控。北京食药联盟将持续关注京津冀地区的食品抽检动态,及时与广大网友分享抽检分析结果。
数据来源:监督抽检数据查询分析系统(食品伙伴网提供)
日期: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