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味道香甜、营养丰富、土地产出率高、见效快,是促进农民脱贫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火龙果生产国,产量102万吨。为全面了解我国火龙果生产和市场状况,提出火龙果产业发展建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受委托成立专题研究组,通过查阅资料、电话咨询、企业调研、生产基地调研、市场调研等方式,对我国火龙果产业进行了综合调查分析。火龙果作为我国特色优势农产品,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2018年,我国火龙果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火龙果主要以鲜果消费为主,消费量与产量不匹配;产地批发价格和市场零售价格有所增加;出口持续增长,呈现贸易逆差。未来3-5年,预计我国火龙果产量与种植规模仍会增加,高端优质火龙果市场供应量将加大,精深加工量将增加,出口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一、火龙果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状况
1.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火龙果主要分布于中国热区7省(区),包括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海南、台湾和福建,2007年后,火龙果种植面积稳步增长,种植区域逐步扩大(图1)。
图1 中国(台湾省未列入)火龙果主产区种植情况(万亩)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
2018年,中国火龙果种植和收获面积分别为74.57、58.52万亩,仅次于越南。年产量102万吨,单产1745.39公斤/亩。种植区分布、面积和产量见图2和图3。
图2 2018年火龙果主产区分布(万亩)
图3 2018年火龙果产量分布(万吨)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
2.火龙果主栽品种及分布情况。主栽品种包括‘金都一号'’大红‘等。各主产区主栽品种及分布情况见表1。
(二)消费状况分析
1.消费量波动中增长。2018年火龙果消费量152.82万吨(图4)。一线、二三线城市、产地销售分别占总消费量的45%、30%、25%。
2.消费地区范围进一步扩展。火龙果消费最初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及香港、澳门等南方省(区)。近些年,市场得到拓展,北上广深、湖南、浙江、重庆、东北四省区对火龙果需求越来越多。除国内消费外,也出口到马来西亚、俄罗斯、泰国等国家。
3.消费模式及消费趋势发生变化。消费模式发生转变,精品红心火龙果被认为是中高端水果,金都一号品种是市场上认可度最高品种。越来越多消费者对高价位非正季果逐渐认可。
(三)加工流通情况。火龙果仍以鲜食鲜销居多,深加工技术还不尽完善,深加工产品量不大,2018年全国火龙果加工量仅占鲜火龙果总产量的8‰,主要加工成火龙果酒、冻干片、原浆等。
(四)进出口情况
1.火龙果进口波动中下降。2019年,中国鲜火龙果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为43.57万吨和36213.95万美元(图5),比上年分别减少14.70%和8.68%,其中99.98%的火龙果进口于越南。
2.火龙果出口稳步增加。2019年,中国鲜火龙果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为0.51万吨、903.72万美元(图6),比上年分别增长28.75%、40.77%,超半数出口到中国香港地区。全年火龙果进出口表现为巨大贸易逆差,表明中国对火龙果需求大。
3.火龙果进出口分析。受清明祭祖和五一节假日影响,每年4月火龙果进口量最多,6月进口量全年最低;11月,国内无大节长假,消费者送礼需求减少,市场对大果、特果需求不大,进口量也少。我国火龙果月进口情况见图7。
(五)市场价格情况
1.平均市场批发价有所增加。2015-2019年火龙果批发价格总体上升(图8)。2019年,平均批发价每公斤9.73元,比上年增加1.19%;春节期间价格最高,每公斤13.46元,之后减少;最低批发价格每公斤6.98元。
2.平均地头收购价有所增加。火龙果出园价格多年坚挺,12月-次年4月价格较正季果高;6-9月价格较低。2019年全国一、二、三、四级果平均地头收购价分别为每公斤11.46元、10.57元、8.89元、7.22元。’金都一号‘为主要地头收购品种。火龙果主产区地头收购价见表2。
(六)成本收益情况分析。每年人工费用4992元/亩;电费2000元/亩/年;肥料1025元/亩/年;农药、杀菌剂975元/亩/年;投产前成本为2500-3000元/亩。平均每年总投入11492-11992元/年/亩。按单产1745公斤/亩,平均地头收购价7.8元/公斤计算,每亩地产值13611元。投产第一年每亩地净收益1619-2119元。
二、火龙果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生产增速将有所减缓。在地方政府优惠政策支持、鼓励和脱贫致富态势下,随着火龙果种植技术与冷链物流设施不断创新与完善,以及反季节和夜间补光催花技术不断推广,火龙果扩种仍将持续,但生产增速将有所减缓。
(二)消费仍将进一步增长。随着标准化、生态化、高效化生产,火龙果分级越来越严,消费群体对中高端果需求量增多,罩灯火龙果市场价格仍将上涨,火龙果消费将进一步增长。
(三)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增加。我国加大了火龙果生产投入,提高了火龙果管理和储藏水平,果肉口感明显提高,改变了之前长期依赖国外尤其是从越南进口的状况。红心火龙果进口量继续减少,出口量将大幅提高。
三、贫困地区火龙果产业发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
2018年我国热区贫困县火龙果种植19.15万亩,产值为11.49亿元,分布在53个贫困县,其中贵州贫困县种植8.81万亩,海南0.11万亩,云南4.53万亩,广西5.70万亩。
(二)主要经验做法。火龙果脱贫增收采用“公司(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将土地作为资源,周边农户或相邻省(区)市县务工人员作为员工进行田间种植管理收获,由基地管理人员统一培训和全程监督指导。
(三)典型案例分析
1.广西隆安县金穗农业公司火龙果产业发展模式。广西金穗公司以建设生态农业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指导思想,其种植经营模式成熟且现代化。通过打造火龙果产业链,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与农户共赢。发展火龙果产业联合创新,实施优质火龙果种植发展战略,推动种、采、加工、销售一体化进程,实现了火龙果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2.贵州罗甸县火龙果产业发展模式。罗甸县将火龙果确定为“一县一业”产业,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协调、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组织推进模式以及“市场导向、科技支撑、行政推动、政策扶持”的产业发展机制,坚持“政府搭台、农户参与、企业运作、合作社服务”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不断增加对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共带动当地农户1.25万户5.16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765户15060人。
3.典型案例对火龙果产业发展的启示
(1)需进一步扩大火龙果市场影响力,提升质量。整合现有火龙果主产区产地,着力提高火龙果良种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水平。根据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突出区域、企业和产品特色,将资源及资金向品牌企业、产品以及优势区倾斜和聚集,辐射带动新型经营主体集群发展,扩大国际市场影响力,打造一个质量更高、市场占有率更高的中国火龙果品牌。
(2)需进一步增强火龙果脱贫增收渠道,提高效益。开辟农民增收新环节、新渠道和新途径,为农民增收创造新的增长点,融合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分享机制,让农户分享价值链延伸后的增值收益,实现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提高火龙果产业效益。
四、火龙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
(一)主要问题
1.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与产业化水平仍然不高。随着国内劳动力短缺及人工费用日益增加,火龙果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这种高成本生产模式将逐渐被机械化取代,但火龙果产区大多集中在相对不富裕地区,坡地果园居多,规模化、机械化与产业化水平不高。
2.营销观念陈旧,营销模式不够多样和开放。火龙果行业电商规模快速发展,而多数产区没有综合收购批发市场和统一销售平台,销售渠道不畅;缺乏知名品牌所需的生产计划量,果农无法实时掌握火龙果市场行情,尤其是边远山区生产者,营销观念陈旧,营销模式单一,仍靠果商到田间地头收果。
3.上市过于集中,产期不够长,冬季果供不应求。各省火龙果多集中于夏季上市,夏季产量过多。广西、海南、广东已通过照灯补光延长火龙果产期,但产量仍不能满足国内对火龙果的需求。
(二)风险分析
1.经济风险
(1)果品同质化严重,产业链延伸不够,削弱火龙果市场竞争力。一是大红系列火龙果面积过大,果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多样化不足。二是火龙果仍以鲜果鲜销为主,选育种以鲜食为主要目标,缺乏优良专用型加工品种,高附加值加工产品种类少,产业链延伸不充分。三是精品高端果占比仍不高,远不能满足高端消费者需求。
(2)农业贷款缺乏相应担保机制,涉农保险机制不完善。一是农业贷款缺乏相应担保机制,农信机构缺乏针对农村固定资产更新和改造的长期贷款及评估机制,农业合作社贷款仍比较难,影响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发展;二是涉农保险机制仍不完善,火龙果种植户和企业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大,农业保险推广力度不够。
2.环境风险
(1)良种健康种苗培育体系尚未建立,溃疡病、病毒病威胁大。火龙果主产省(区)至今未达成共识建立良种健康种苗培育体系,精品果高效生态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不够大;在某些种植地区,并未引进与筛选良种或因地制宜购买合适种苗,对病虫害防控措施力度不够,火龙果受溃疡病影响大。
(2)受台风、高温、多雨影响,产量、口感和品质下降。火龙果在热区省份种植较多,但台风、高温、多雨等对火龙果生长环境不利,造成火龙果口感和品质下降。
3.技术风险
(1)冷链系统仍不完善,贮运货架期仍较短。我国火龙果产业起步较晚,部分产区冷链系统仍不完善,冷库数量不足,冷链运输存在困难,采后保鲜率较低,贮运货架期短,除广东、海南省可贮存较久外,其余省份贮存时间最多15天。
(2)区域性独特的单项技术创新不足,标准化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火龙果区域性高优栽培的单项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标准化技术水平实施力度也不够,未能全面实现科技对田间的普及应用,限制了火龙果产业全面发展。
五、政策措施建议
(一)生产环节
1.提升种植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加快品牌建设步伐。鼓励并支持火龙果种植户、企业、合作社逐渐使用水肥一体化滴喷灌设施,提倡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运用物理防病防虫措施,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和施用量,提升中国火龙果果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国际知名火龙果品牌,促进中国火龙果产业可持续和绿色发展,提高中国火龙果知名度和影响力。
2.增强科技服务投入力度,增加火龙果全产业链专门培训。加强与种植、加工、销售等相关科研院所联系,细化火龙果协会职责,对种植户、企业和合作社开展生产、种植、水肥高效利用、“三品一标”、产品质量溯源、病虫害管理与综合防治、电商平台推广等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户和企业果园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当地农民收入。
3.加大资金支持范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火龙果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主产区政府应增加对火龙果产业的资金投入,并加大力度完善路网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市场环节
1.转变传统营销模式及观念,提高种植收益。转变传统营销观念,增强对电商平台认识,掌握电商营销技能,充分整合国内火龙果主要种植市县资源,提升火龙果产业实体经济电商应用水平,拓宽火龙果销售渠道,创造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加大力度开展精深加工,促进火龙果全产业链发展。各主产区政府应当重视并加大力度扶持火龙果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及其推广应用,有效完善火龙果产业链,促进火龙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降低火龙果产业风险。
3.加快形成全国火龙果产销联盟,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快产销联盟建设,整合国内各主产区火龙果产业资源,做大做强中国的火龙果产业,提高火龙果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报告撰写人:
徐磊磊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科技办副主任
金 琰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侯媛媛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研究室副主任 副研究员
刘恩平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研究员
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日期: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