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市场信息引导和服务,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组织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热科院、中国食用菌协会等有关机构的专家,形成一系列特色农产品市场与产业分析调研报告。经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同意,中国农业监测预警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将全文转载《特色农产品市场与产业分析调研报告》。
我国小龙虾产业规模加速增长,养殖面积持续扩大,主产区明显聚焦,产量快速增长,消费量大幅提升,消费市场多元化发展,消费区域分布广泛,加工业呈现出特色化、精深化稳步发展态势。未来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亟待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从注重生产向打造全产业链转变,从经验养殖向新技术、新模式研发转变,从散户、小户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
一、小龙虾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
1. 养殖面积快速扩大。近年来,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连续5年持续增长,2016年以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18年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突破1680万亩,较2017年增长约40%(图1)。
图1 2014—2018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等联合发布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相关数据整理与测算
2. 产量产值创历史新高。2018年,全国小龙虾总产量为163.87万吨,总产值约3692亿元,较2017年分别增长45.1%和37.5%,产量和产值均创历史新高(图2)。
图2 2014—2018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
3. 主产区明显聚焦。2018年,全国有小龙虾养殖报告的省份共计21个,其中,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五省分别占全国总产量和总面积的95%和90%(图3、图4),黑龙江和山西为新增省份。
图3 2014—2018年全国五大主产省份小龙虾养殖面积变化情况(单位:万亩)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等联合发布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相关数据整理
图4 2014—2018年全国五大主产省份小龙虾养殖产量变化情况(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等联合发布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相关数据整理
4. 养殖模式以虾稻连作为主。小龙虾养殖模式主要有稻田养殖、池塘养殖、大水面养殖、藕塘养殖、虾蟹混养等类型。其中,稻田养殖面积和产量占比均在70%以上。
(二)消费
小龙虾消费量持续增长,消费渠道线上线下联动,消费覆盖区域日益扩大,消费品牌化、文化节庆打造等遍地开花。
1. 消费量快速增长。小龙虾消费量与养殖量保持高度一致,基本处于自给自足、产销平衡的消费状态。近5年来,受餐饮消费需求拉动,我国小龙虾消费呈快速增长态势。
图5 2014—2018年全国小龙虾消费量变化情况
注:根据历年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相关数据,按照“消费量=产量+进口量-出口量”测算
2. 消费渠道线上线下联动。小龙虾消费渠道主要有餐饮和加工两大类。近年来,小龙虾餐饮门店数量火爆增长的同时,外卖成为小龙虾消费的一个重要渠道。2018年仅通过美团平台就消费了约4.5万吨小龙虾。
3. 消费区域广泛分布。小龙虾消费从一线城市扩张到全国大部分地区,从华东、华中、华北、华南等传统消费市场向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快速扩散。河北、海南、上海、四川、河南是深夜小龙虾消费增长最快的5个省份。
4.品牌打造和节庆活动助推小龙虾消费。各主产省不断加大打造区域品牌的重视程度,企业也纷纷创建和培育自主品牌。各地以小龙虾为主题的节庆活动越来越多,进一步促进了小龙虾终端消费和当地经济发展。
(三)加工流通
1.加工量占比稳定,加工区域明显聚焦。全国小龙虾加工总量增长明显,2018年加工量约为40.9万吨,比2017年增长32.2%。小龙虾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苏,4省加工量合计近32万吨,占全国加工总量的78.24%。
图6 2014—2018年全国小龙虾加工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
2.加工品类型日趋多样化、特色化、精深化。新的小龙虾加工品类不断被开发挖掘,新加工储藏技术延长了小龙虾消费周期。甲壳素等副产品加工能力逐步提升,精深加工发展迅速。
3.流通体系日趋完善。小龙虾交易市场与冷链物流等流通体系建设愈加完善,冷链配送与物流体系建设快速发展。电商巨头凭借着“物流+电商”的双重功能进入小龙虾产业,在保障小龙虾运输成活率和品质的前提下,能够24小时内送达全国各地。
(四)进出口
受国际贸易形势、国内原料市场变化、国内需求增长等因素影响,小龙虾出口量明显下降,但进口量大幅增长。
1.出口量下降明显,出口价格大幅提升。2018年,我国小龙虾出口量降至1.08万吨,出口额降至1.88亿美元,较2017年分别下降了43.50%和12.66%。2018年小龙虾出口平均单价每公斤17.38美元,比2017年涨54.49%。
图7 2014—2018年全国小龙虾出口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相关数据整理
2.欧美占小龙虾出口90%以上的份额。2018年我国小龙虾出口到美国5491.84吨,出口额为9625万美元,分别占我国小龙虾出口总量和出口总额的50.8%和51.2%;同期出口到丹麦、瑞典等欧洲国家4290.98吨,出口额为7663万美元。
图8 2014—2018年全国小龙虾出口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相关数据整理
3.进口量大幅增加,进口价格下跌明显。小龙虾进口量持续大幅上涨,80%来自埃及。2018年,小龙虾进口量2394.13吨、进口额800.96万美元,较2017年分别上升了66.73%、17.33%。2016年以来,小龙虾进口单价持续下跌,2018年跌至每公斤3.35美元。
图9 2014—2018年全国小龙虾进口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相关数据整理
(五)价格
小龙虾市场价格整体降幅明显,季节性波动大,呈“V”字型。和往年相比,因面积扩大及气候影响,2019年小龙虾价格下跌明显,平均跌幅约35%。
(六)成本收益
近年来,小龙虾养殖利润空间逐年收缩,主要是养殖成本增长和市场价格下跌所致。2019年,30%以上的小龙虾养殖户亏损,新养殖户90%以上亏损。规模化、有经验的养殖户通过养殖大规格虾及提前上市等方式获得高额利润。
二、小龙虾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1. 养殖面积增速放缓,产量持续快速攀升。目前,稻田养虾工程改造已到位,且效益明显高于单一水稻种植。但2019年小龙虾价格下跌打击了养殖户积极性,预计2020年养殖面积增速将放缓。随着新增养殖户经验的累积,预计2020年小龙虾产量可能大幅提升。
2. 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将持续增长。小龙虾消费范围、渠道和形式的创新发展,推动了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增长。目前小龙虾市场仍有很大的市场潜力,预计2020年小龙虾产量和消费量将达到一个新平衡。
3. 产业加工规模将保持增长态势。小龙虾产业加工规模不断增长,精深加工将成为未来小龙虾产业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4. 价格将稳中有降。未来小龙虾价格仍会随季节变化呈现明显的“V”字型波动,但价格高峰和低谷的出现时间将提前。若无特殊天气等情况,预计2020年小龙虾产量和规格都将有明显上升,同期同规格价格将稳中有降。
三、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
发展小龙虾产业、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成为小龙虾养殖重点区域的一个共同点。
(二)主要经验做法
1.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提升收益实现快速脱贫。稻虾综合种养在不影响水稻种植及产量收益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小龙虾养殖提高亩均收益。
2.扶贫先扶智,培养技术人才确保可持续脱贫。通过技术宣讲、技术指导、培训等方式提高养殖户技术水平,不仅可以让养殖户少走弯路、节本增效,而且可以提升养殖品质、实现质量双收。
3.变废为宝,生态环保与高附加值双丰收。虾壳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既解决了生态环保难题,也延长了小龙虾产业链条,研发销售高附加值产品并带动周边农民就业。
4.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以小龙虾养殖为抓手带动乡村旅游新业态,不仅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推动脱贫攻坚,还能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典型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一:
合作社引导带动,贫困户变身技术工人。江苏省宿迁市来龙镇陵园村成立稻虾种养合作社,流转土地2200亩,开展稻虾生态种养技术研究,年产小龙虾250吨,优质稻米700吨,年产值1000万元。2017年底,陵园村某低保户将自家的6亩地流转给稻虾种养合作社,并与其爱人在基地工作。2019年两人工资为每月3000元和3800元,加上每年6000元的土地流转资金和年底奖金,年家庭收入近9万元,成功脱贫。
案例启示:稻虾种养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支付农民租金,同时通过培训、指导、聘用等方式把农民培养成技术工人支付工资。该模式是扶贫先扶智的典型,帮助贫困户可持续发展,实现脱贫致富。
案例二:
政府主导,发展稻虾轮作全面脱贫。从2015年起,安徽省霍邱县三流乡政府引导农户大面积发展小龙虾产业。2018年政府利用千亿斤增良田、土地整减挂等项目,投入60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积极邀请县水产局对全乡近千人进行龙虾养殖专业培训,并组织养殖大户到湖北潜江、江苏盱眙参观学习。目前,已引导1400多户贫困户发展龙虾产业,亩均增收3000元左右。
案例启示:三流乡从养殖基础建设、交易市场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增加产业补贴等方面,鼓励农民稻田养虾,带动贫困户增收。然而养殖规模扩大后,如何配套二三产业的建设发展,使小龙虾养殖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小龙虾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
(一)主要问题
1. 全产业链发展失衡,产后环节配套严重不足。各地小龙虾产业扶持方向主要聚焦在生产环节,对加工、流通、交易等环节投入不足,产业链发展不均衡。
2. 苗种繁育技术滞后,品质退化问题堪忧。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小龙虾野生资源从2006年开始以每年30%的速度急剧下降。小龙虾苗种原塘口自繁自育,易造成养殖密度掌控难、养殖产量和规格难以提升等问题,小龙虾种质质量退化。
3. 养殖技术和经验缺乏,提质增效能力受限。技术服务的供给差距越来越大。由于农户缺乏种养经验,养殖水环境控制差、饲料浪费、品质和产量不高等问题突出,大量养殖户亏损严重。
4. 市场交易平台建设不完善,加工业发展水平滞后。市场交易平台建设不完善,新户和小散户交易困难、小商贩压价,造成丰产不丰收。规模化加工企业少、精深加工技术工艺落后、小龙虾综合利用不够、加工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阻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风险分析
1. 不利天气危害不可控。小龙虾养殖极易受气候影响,春季持续低温、高温阴雨天气等异常气候对小龙虾上市时间、规格、产量、病害、应激死亡等情况均有直接影响。
2. 存在规模病害暴发隐患。每年5、6月份,小龙虾病害容易大量暴发。清塘不彻底、虾苗投放密度不当、出塘不及时等问题均可能加大春夏疫病发作风险。
3. 价格下降风险较大。2020年小龙虾将进入丰产期,届时小龙虾集中上市,若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配套不及时,可能会对供应市场形成冲击,造成中小规格小龙虾价格大幅下跌。
4. 产业监管亟待完善。目前,小龙虾市场监管体系、质量标准、行业规范等仍不完善,随时可能会影响小龙虾产业健康发展。
五、政策措施建议
(一)优化养殖模式,错峰上市提升效益。养殖户可以改春季投苗模式为秋季投放亲虾繁殖虾苗模式。一方面,在3月底、4月初开始起捕繁殖后的亲虾上市,提前错峰销售,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自行解决来年养殖所需虾苗,或对外出售部分虾苗以增加养殖效益。
(二)提升品质、创建品牌,延长产业链。政府部门应鼓励大虾养殖、娱乐养殖、高品质出口、供销一条龙和食品深加工等全产业链的延伸发展,提升产品品质,创建行业优质品牌。
(三)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养殖技术。应注重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应用;精细可控的健康养殖管理有待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制订急需加快;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四)建立小龙虾食品安全溯源体系。规模化养殖基地、示范区、养殖企业等可引入智慧农业技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打造从虾苗、养殖、加工、运输、到终端餐桌的全产业链食品安全溯源体系。
报告撰写人员:
陆学文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任 妮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戴红君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日期: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