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世界食品网

【十三五巡礼】中国农科院科技支撑稳产保供系列之六:油菜篇

   2021-01-12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853
核心提示: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大宗油料作物,十三五期间,年均种植面积9900万亩左右,年均总产量1300万吨左右,菜籽油产量占国产食用植物油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大宗油料作物,“十三五”期间,年均种植面积9900万亩左右,年均总产量1300万吨左右,菜籽油产量占国产食用植物油的半壁江山,在保障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中至关重要。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坚持推进理论、技术、产品链式创新,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业态的推广示范应用,先后选育出了系列高油、高产、优质、多抗油菜新品种,研制出了油菜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全产业链多功能开发利用技术模式、7D菜籽油产地绿色高效加工利用技术模式,大幅度提高了油菜产业效益,稳定和扩大了长江流域主产区冬闲田油菜种植面积,有效引领支撑了油菜产业向功能型、效益型、生态型和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跨越。


  “十三五”期间,油料所着力推进油菜种质资源保藏创制,构建了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多、信息量最大的油菜种质库。在全球主导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鉴定出含油量和产量调控的亲本资源和功能基因,育成的油菜新品系Q924含油量达65.2%,创造了世界上已报道的油菜含油量最高值,使我国油菜高油育种跃居国际领先行列。先后育成了一系列集超高油、高产、优质、抗病于一体的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油菜新品种。其中,“中油杂19”是我国第一个含油量达50%的国审冬油菜品种,并具有高抗倒伏、抗裂角、抗菌核病和菜薹高含维生素C、菜籽油脂肪酸组成合理特突出优势,平均单位产油量比对照增长1倍以上。在安徽望江等地以“中油杂19”为核心创建的高产、高油、高抗、高品质、高维C和高效益“六高”绿色高效技术模式,菜籽理论亩产达289.9公斤,比当地主推品种增产18.4%;每百公斤实际产油43.5公斤,比当地主推品种增产20.8%;平均每亩综合效益达3600元。据统计,“中油杂19”在长江流域示范推广已累计2000万亩以上,有力推动了我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入选了“2017-2020年中国农科院十大科技进展”。


  “十三五”期间,油料所坚持统筹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解决了一批影响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研制出的高品质菜籽油产地7D绿色高效加工成套技术装备与自控系统,突破了菜籽精选、细胞破壁提质生香、低温低残油压榨、低温绿色精炼、自动控制、质量管理等关键技术和装备有效保留了菜籽油的营养有益成分,实现了油菜籽的安全、营养、低耗、高效及高值化加工。该成果在油菜主产省市得到广泛示范应用,入选了“2017年中国农业农村十大新技术”,为增加优质营养健康食用植物油供给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通过集成土壤适墒管理、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油菜品种、密度调控、缓控释全营养一次施肥、联合机械播种、芽前封闭除草、“一促四防”、机械收获、秸秆(菌核)腐解等9项核心技术,创建了油菜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技术,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陕西等省市主产区开展了集成示范,为全国油菜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该技术全国推广面积累计超过1亿亩,使油菜生产节本增效300亿元以上,全国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2007年不足20%提高到53%以上,油菜机械化作业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油菜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技术入选“十三五”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


  “十三五”期间,以功能型菜籽油、功能型油菜薹、油菜花农旅融合三大类主导产品开发为重点,集成多功能油菜新品种、菜油两用技术、7D产地加工等关键技术,全价值链挖掘油菜“油”“菜”“花”“蜜”等价值模块产值,在江西婺源、湖北松滋、陕西安康等地开展油菜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集成示范,实现了油菜三产融合和产业效益大幅提升,为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综合技术解决方案。与此同时,“硒滋圆”系列菜薹专用油菜、“美农”系列多彩观光油菜、秋季油菜花海景观、冬季绿肥油菜等油菜科技成果,为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进入“十四五”,油料所将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市场和产业科技问题为导向,在油菜遗传育种、加工利用、质量安全等领域突破若干基础性、前沿性科学问题,攻克一批产业发展核心关键技术、产品与装备,推动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实现从理论到技术、技术到产品、产品到产业的链式创新,为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深化油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技支撑。 


日期:2021-01-12
 
行业: 粮油 果蔬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