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世界食品网

【十三五巡礼】中国农科院科技支撑稳产保供系列之十四:生猪篇

   2021-01-12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646
核心提示:我国是世界生猪生产大国,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生猪生产国。同时,我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猪肉消费量占城乡居民肉类
我国是世界生猪生产大国,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生猪生产国。同时,我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猪肉消费量占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总量的60%以上。“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猪产业质量不断提高,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3%。头均提供猪肉77.9公斤,为稳住百姓“肉案子”,丰富百姓“菜篮子”提供了坚实保障。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不断加强地方猪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等应用基础研究,加快生猪育种新材料创制,加大生猪科学技术应用,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为生猪稳产保供,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生猪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中国农科院将优异种质与育种研究紧密衔接,全面解析了民猪、北京黑猪等地方优质猪种肉质及繁殖性状遗传机理,构建了世界最全面的猪拷贝数变异图谱,发现了调控猪肋骨数量新基因,申请分子育种技术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形成了活体测定、传统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的综合选育技术。发现了调控猪脂肪沉积的关键功能基因与信号调控通路,系统揭示了调控猪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 为我国地方猪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提供基础支撑。


  在生猪育种新材料创制方面,针对我国生猪产业中种源创新能力弱和重大疫病频发等关键问题,系统研究获得了高瘦肉率梅山猪、抗三种重大疫病猪等一批高瘦肉率、高繁殖率和抗病生物育种材料;获得了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生物育种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巴马小型猪和2型糖尿病模型巴马猪等医用工程猪,为我国生猪种质资源创新及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生猪科学技术应用方面,开发了基因组选择育种方法,构建了全国性基因组选择平台,组建了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12562头,进行常规生产性能测定25260头。与常规育种相比,基因组育种方法准确性提高了21.2%,年遗传进展加快了31.9%。在河南,上海等地区5个企业进行了应用推广,覆盖商品猪500万头,育种成效显著。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PSY)由26头提高到30头,达100kg体重日龄从172天缩短到165天,经济效益显著。针对有效的快速评定饲料养分效价方法缺乏,颠覆性发明了全自动模拟猪禽饲料养分消化技术方法,研发并量产了全自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仪器),构建了基于仿生消化实测饲料养分效价的技术体系,评定方法与国家标准方法(GB/T26437-2010)测值比较,精度提高了5倍,测定效率提高了66倍。成果已在全国24家大型农牧企业、10家科研单位推广应用,饲料产量的覆盖面达到了全国总量的1/3,每年为我国饲料生产企业节约的生产成本在10亿元以上。牵头组织16个院创新团队、5所高校、5家地方研究所、1家企业研究院,针对生猪的生产需求和卡脖子难题,推介了猪产业生产链、供应链绿色生产提质增效等8大类21项核心技术7套技术模式,在全国各主要养猪大区布局22家大中型企业进行示范推广,料重比降低了0.15,抗生素使用量减少70%以上,生猪粪肥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节本增效约15亿元。


  面向生猪稳产保供这一国家重大需求,中国农科院践行农业科研国家队的使命担当,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形成了一批衔接配套的集成性技术,发布了“非洲猪瘟防控与猪场复养相关技术要点”,开展了“战疫保供——体系在行动”“生猪复养技术讲习班” “绿色养殖 产业发展 科技扶贫”等生猪稳产保供技术培训,向全国养殖企业进行了技术咨询与推广应用,为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猪粮安天下,猪肉是我国居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肉食,有肉吃、吃好肉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非洲猪瘟肆虐、养猪数量锐减的情况下,中国农科院为生猪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日期:2021-01-12
 
行业: 畜禽肉品 果蔬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