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学系龚国淑教授带领技术服务团队一行前往绵阳市安州区,对多个猕猴桃果园的褐斑病发病情况和褐斑病综合防治效果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果园的用药和管理情况精确诊断,并给出指导意见。
时至盛夏,猕猴桃枝条上硕果累累,在多个果园中测得单果重普遍大于100g,最高可达120g,预计亩产可达三千至四千斤,如果顺利采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可在不少果园中部分区域的地面上铺满因猕猴桃褐斑病而枯死掉落的叶片,枝条上的存留叶片不仅数量较少,而且大多发生褐斑病且病级较重,与枝条上的累累硕果形成了鲜明对比。
面对这种情况,龚国淑教授带领的技术团队迅速开展工作,一方面对果园中褐斑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另一方面向果农们全面详尽地了解果园的用药情况、管理情况。在综合多方信息,龚国淑教授指出果园褐斑病发病情况较重的原因可能是长时间的降雨天气加上果园中叶被层较厚,通风透光能力较差,土壤潮湿导致园中湿度较大,同时未能按时施药、施药次数没有能得到保障,并且有可能出现了耐药现象。结合果园实际情况,龚教授对下阶段的用药、管理给出了指导意见。她认为,当务之急是控制果园中的褐斑病,全力保障采收。为此应当适当疏果疏叶,增强果园的透光去湿能力;使用果园未曾使用的新药,避免病原菌出现耐药性,药效下降;保证施药次数,抢晴施药,几个小时的连续晴朗就可以进行施药,多措并举,能有效控制褐斑病进一步扩展,将褐斑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采收在即,全力保障挂果数量和质量是农户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龚国淑教授始终关注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果园中的褐斑病发生规律与病原物信息,技术服务团队对数个果园进行了设点,将进行长期监测,同时也采集了部分样品带回学校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检测,以期为当地的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及时全面的技术支持。
日期: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