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水产行业知识科普

   2015-12-24 水产行业网653
核心提示:(一)溶解氧--水产动物生命要素 同人一样,水产动物也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存,缺氧可使其浮头,严重时泛池致死。一般来说,养
    (一)溶解氧--水产动物生命要素 同人一样,水产动物也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存,缺氧可使其浮头,严重时泛池致死。一般来说,养殖(育苗)水体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8mg/L(ppm),至少应保持3mg/L以上。轻度缺氧虽不致鱼虾死亡,但鱼虾生长会变慢,饲料系数提高,生产成本上升;而水中溶氧过高则会引起鱼类气泡病。
    (二)PH值--水质状况的晴雨表 PH值是水质的重要指标,这是因为PH值决定着水体中的很多化学和生物过程,如NH3和H2S等有毒物质,由于PH值的不同,其毒性也不同。PH值过高或过低对鱼虾都有直接危害,甚至致死。 酸性水中(PH值低于6.5)可使鱼虾血液的PH值下降,削弱其载氧能力,造成生理缺氧症,尽管水中不缺氧但仍可使鱼虾浮头。由于耗氧降低,代谢急剧下降,尽管食物丰富,但鱼虾仍处于饥饿状态。PH值降低时,水质中的溶解氧减少,硫化氢、亚硝酸盐、氨氮等有害物质增多。PH值偏高时,水体中的氨氮、碳酸盐碱度的毒性增强。 PH值过高的水则腐蚀鳃组织,引起鱼虾大批死亡。如鳗鱼在PH值低于5时,鳃变红褐色粘液分泌增多,呼吸衰竭而死亡。PH值在低于4或高于10.5时,鱼虾不能存活。 海水养殖PH值一般应控制在7.5~8.5之间,淡水养殖PH值一般应保持在6.5~9.0之间。水中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各种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PH值的变化对鱼虾和水质均有很大影响。
    (三)氨(NH3)--水产动物的隐形杀手 氨由水产动物排泄物(粪便)和底层有机物经氨化作用而产生。氨是水产动物的剧毒物质,养殖池中由于有动物排泄物,必定存在氨,养殖密度越大,氨的浓度越高。水体中的氨过高的话会破坏鱼虾等水长动物的皮肤、胃、肠道的黏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抑制其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为保证鱼虾的安全,水产养殖(育苗)生产中,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0.2ppm以下。
    (四)亚硝酸盐(NO2-N)--水产动物的致病根源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这一过程中,一旦硝化过程受阻,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体内积累。当养殖水体中存在亚硝酸盐时,鱼虾类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其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鱼类长期处于高浓度亚硝酸盐的水中,会发生黄血病。亚硝酸盐在水产养殖中是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环境因子。 当水中亚硝酸盐达到0.1ppm时,鱼虾红血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量逐渐丧失,会造成鱼虾慢性中毒。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 当亚硝酸盐达到0.5ppm时,鱼虾某些代谢器官的功能失常,体力衰退,此时鱼虾很容易患病,很多情况下鱼虾暴发疾病而死亡就是由于亚硝酸盐过高造成的。亚硝酸盐过高可诱发草鱼出血病。鳗鱼亚硝酸盐中毒时鱼体发软,胸部、臀部带浅黄色,肝脏、鳃、血液呈深棕色。对虾中毒时,鳃受损变黑,导致死亡。 为确保鱼虾蟹(尤其育苗期)的安全,建议将亚硝酸盐含量必须控制在0.2mg/L以下。
    (五)硫化氢(H2S)--水中剧毒气体 硫化氢(H2S)是一种可溶性的毒性气体、带有臭鸡蛋气味。有两个主要原因导致产生硫化氢:一是在于养殖池底中的硫酸盐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硫酸盐;二是厌氧菌分解残饵或粪便中的有机硫化物。硫化氢与泥土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这是硫化氢存在的重要标志。硫化氢是水产动物的剧毒物质。大约0.5ppm的硫化氢可使健康鱼急性中毒死亡。当水中的硫化氢浓度升高时,鱼虾的生长速度、体力和抗病能力都会减弱,严重时会损坏鱼虾的中枢神经。硫化氢与鱼虾血液中的铁离子结合使血红蛋白减少,降低血液载氧能力,导致鱼虾呼吸困难,造成鱼虾中毒死亡。 养殖(特别是育苗)生产中,水质中硫化氢的浓度应该严格的控制在0.1ppm一下。
    (六)塘水变坏有哪些征兆、是何原因、怎样改善? 塘水变坏多半发生在高温季节,由于腐殖质的发酵分解及水生植物繁殖过盛等所致。其征兆是: 1、水色呈黑褐色浑浊,是池中腐殖质过多,腐败分解过快所引起。这种水往往偏酸性,不利于天然食料的繁殖和鱼的成长; 2、水面出现棕红色或油绿色的浮层或粒状物,一般是蓝绿藻大量繁殖所致,而蓝绿藻类又大多不能被鱼作为食料利用,反而消耗养料,吊瘦水质,抑制可消化藻类的繁殖,影响鱼的生长; 3、水面有浮膜(俗称“油皮”),是微生物死亡腐败后的脂肪体,粘附尘埃或污物后形成的。多呈灰黑色,鱼吞食后,不利于消化;同时,浮膜覆盖水面也影响了氧气溶于水中; 4、水面上常有气泡上泛,水色逐渐转变,池水发苦带腥臭,是腐殖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碳酸、硫化氢、氨氮、沼气造成,这些气体都有毒性,对鱼有一定危害; 5、鱼的活动反常,有时在水面旋转打团,久不下沉(某些鱼病也有此种现象);有时浮头起来后,迟迟不回沉,或吃食量逐渐减少。 发生这些现象,如检查不出鱼病,则是塘水转坏的征兆。
    (七)怎样的水算是“肥、活、嫩、爽”? 水质的肥、活、嫩、爽是渔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良好水质和水色在视觉上的一个概括。 1、“肥”指水色浓,浮游植物量高并形成水华。渔民常用水的透明度大小来衡量水的肥度,或一人站在上风头的池埂上能看到浅滩13-16厘米水底的贝类等物为度;或以手臂深入水中16-20厘米处弯曲手腕时五指若隐若现作为肥度适当的指标,这样的肥度相当于25-35厘米的透明度和20-50毫克/升的浮游植物量。 2、“活”指水色和透明度常有变化。渔民所谓“早青晚绿”或“早红晚绿”以及“半塘红半塘绿”等都是这个意思。观察表明,典型的“活水”是膝口藻水华。这种鞭毛藻类的游动较快,有显着的趋光性。白天常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产生垂直或水平的游动,清晨上下水层分布均匀,日出后逐渐向表层集中,中午前后大部分集中表层,以后又逐渐下沉分散。当这种藻类群聚于鱼池的某一边或一隅时,就出现所谓半塘红半塘绿的情况。 渔民看水时,不仅要求水色有日变化,还要求每十天或半个月有周期性变化。因此,“活”还意味着藻类种群处在不断被利用和不断增长,也就是说池中物质循环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3、“嫩”指水肥而不老。所谓水老主要有两种征象:水色发黄或发褐色;水色发白。水色发白或发褐色的情况就是前面已指出的藻类细胞老化现象,广东渔民所谓的老茶水(黄褐色)和黄蜡水(枯黄带绿)也属此类。 水色隐约发白的水中,主要是蓝藻,特别是那些极小型蓝藻滋生的一种征象。这种水的特点是PH值很高(9-10以上)和透明度很低(通常低于25-20厘米),白天随着浊白程度的加强,碱度迅速下降。由此可见,水色发白是二氧化碳缺乏而使碳酸氢盐不断形成碳酸盐的结果。与此同时,PH的升高促进了蓝藻的增长。 4、“爽”是指水质清爽,水色不太浓,透明度不低于25-20厘米。透明度过低的原因或是浮游生物量极高,或是蓝藻占优势(集中表层),或是泥沙和其它悬浮物过多。不仅难以利用的悬浮颗粒过多对鱼的滤食不利,而且易利用的浮游生物量过大也不是好的标志。因为在密养池塘中,由于鱼类的大量滤食,浮游生物不易长期保持很高的密度,过大的生物量常常是天然饵料未被充分利用,水中物质循环不良的缘故。渔农所谓“爽”的肥水,浮游植物量一般在100毫克/升以内。100毫克/升大致是鞭毛藻类塘“肥水”和“老水”的分界线,但蓝藻塘“肥水”浮游植物往往超过200毫克/升。 因此,从水色可以判断水质的好坏,以下几种水质,可认为是较好的。 绿豆色:游植物主要种类为绿球藻类和隐藻、硅藻,有时有黄绿藻等,透明度约在25-30厘米。 浅褐带绿色:透明度较高,浮游植物主要种类为硅藻、绿球藻目一部分、金黄藻和黄绿藻等。 油绿色:浮游植物主要种类为隐藻、硅藻、部分金黄藻和绿球藻目一部分。当隐藻和绿球藻特别多的时候,透明度就低些。 这几种水色,天热时水面上均无任何颜色的浮泡或浮膜出现。 总之,根据对“肥、活、嫩、爽”的生物学分析,可以看出渔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认识到的养鱼最适生物指标应是: (1)浮游植物量在20-100毫克/升; (2)隐藻等鞭毛藻类较多,蓝藻较少; (3)藻类种群处于生长期,细胞未变老化; (4)浮游生物以外的其它悬浮物不多。 实践证明,合乎这四项条件的是好水,但不完全具备这四项条件的也可能是好水。比如螺旋鱼腥草和拟鱼腥草的水华都是较好的水,但这类水华只是“肥”的一项标志。北方有些鱼池常施化学肥料,硅藻和绿藻较多,水色“肥”、“爽”,但不“活”,也是较好的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生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