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一个有利于快速生长和健康发育的生活环境是种鸡发挥良好生产性能的基本要求。因此,种鸡育雏期的环境控制应做好以下5个方面工作:
1、温度:众所周知,雏鸡的体温调节功能不全,再加上雏鸡全身覆盖的绒羽稀短,不能形成完整的隔热层阻热量的散发。因此,必须人为提供适宜的温度,来保证雏鸡健康成长。温度过高,鸡远离热源及拥向漏风处,采食减少,饮水增加,生长缓慢;温度过低,鸡扎堆,拥向热源,卵黄吸收不良,会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维护育雏舍的适宜温度相当重要,进雏后的1-3天,温度应保持在32-34℃;第4-7天,温度应保持在30-31℃;从第2周开始每周温度下降2-3℃,最后维持在18-21℃范围内,测定环境温度时,温度计的高度要以鸡背水平线处为准,并且位置距热源适中。有经验的饲养员可根据雏鸡的行为表现灵活运用温度,即所谓的"看鸡施温",原则是鸡只分布均匀,活动自如。
2、湿度:适宜的湿度与鸡只正常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湿度大,鸡舍内形成高温高湿,垫料易霉变,雏鸡羽毛污秽,鸡易得脚垫炎,大肠杆菌、球虫、霉菌等疾病;一般进雏第1-8天,相对湿度应调节在60-65%范围内。在育雏的第1周,环境相对干燥,舍内温度较高,湿度不宜过低,否则雏鸡易脱水死亡;从第9天开始,可使相对湿度逐渐降至55-60%,此期饮水量大,呼吸量大,导致空气易潮湿。
3、光照:光照除保证雏鸡能吃到食外,主要是刺激鸡体的生理要求与生育。光照的标准有2个:一是光照时间,二是光照强度。如果光照时间过长,会促进小母鸡性成熟,使小母鸡过早开产、产蛋小。一般1-3日龄,采用全天24小时光照,有利于促进雏鸡自由采食,之后每天减少1-2小时,到15日龄时每天为8小时。对于光照强度,如果光照太强会引起啄羽、趾、肛等恶癖,鸡群受到损失。第1周为了让雏鸡熟悉环境、料槽、水槽,可用较强的光照,之后都以弱光为好。具体做法:每1.5平方米鸡舍,第1周用60-100瓦灯泡悬挂在鸡头上方0.8-1米,第2周换用25瓦的灯泡,之后可采用自然光照。
4、通风换气:鸡舍内有害气体主要有氨气、硫化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其浓度过高时会引起呼吸道、贫血、缺氧等病症,所以一般要求鸡舍氨气浓度不超过20毫克/千克,硫化氢不超过10毫克/千克,二氧化碳不超过1500/毫克/千克。通风换气能适当地排除舍内的污浊空气、病原微生物、灰尘和水汽等,改善鸡舍内的空气质量,有利于鸡生长发育。可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如风扇)通风来完成,但通风时应防止鸡体受寒,以免诱发呼吸道疾病。
5、饲养密度。适宜的饲养密度是提高养鸡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密度过大,造成拥挤,影响鸡的生长发育,料肉比大,鸡发病率高。密度过小,造成空间浪费,饲养成本增大。笼养时,其饲养量应以保证鸡群不拥挤并有足够活动空间为宜,所以密度控制要灵活掌握,并做到及时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