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香菇菌棒高温"烂棒"原因
1、温度:香菇是低温和变温结实性的菇类,温度是影响香菇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香菇菌丝发育的温度范围为5-32℃,最适为23-26℃,在10℃以下和32℃以上生长不良,在35℃停止生长,38℃以上死亡。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如在45℃的培养液中,经过40分钟菌丝就死亡。云和县香菇菌棒"烂棒"一般发生初期在7月底-8月初。此时,菌棒处于菌丝发满,向生理成熟过渡的时期,而气温往往又高于35℃,由于菌袋内温度较空气温度约高3℃,易导致菌丝生活力减弱,甚至死亡,出现烧菌烂棒情况,并易被杂菌侵害。
2、品种:不同香菇品种菌丝的耐高温性有较大差异。如135系列菌株属低温型品种,939(9015)等菌株属中温型品种。去年云各县遭受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达42.5℃,烧菌烂棒现象普遍突出,但各乡镇因栽培品种的差异,损失不一。如云和镇主要采用花菇939(9015)品种,烧菌率为36.1%;而朱村乡、崇头镇等产区采用135花菇品种,烧菌率高达65%以上。
3、海拔:同一香菇品种在不同海拔栽培,其菌棒菌丝生长越夏表现存在明显区别。这主要是由于气温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递减,所以菇农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高海拔山区菇农可选择低温型香菇品种栽培,而平原、低山区宜选择中温型、高温型品种栽培。
4、栽培管理:香菇生产与水分、营养、温度、空气、光线、pH等因子有关,"烂棒"的发生与栽培管理直接相关。香菇虽是需光性真菌,但在菌丝营养生长阶段完全不需要光线,强烈的直射光对香菇菌丝有抑制作用和致死作用,因此,发菌阶段要做好遮光工作。香菇是好气性真菌,在缺氧的情况下菌丝借酵解作用暂时维持生命,但消耗大量的营养,菌丝易衰老,死亡快,因此应及时做好刺孔增氧工作。夏天高温,香菇菌丝会遭受高温影响,发菌场所选择好坏,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关系栽培成功与否。散堆及时,降温措施到位的,菌棒烂棒较少,而管理不得当的,往往造成大量菌棒烂棒。
二、香菇菌棒安全越夏管理
1、菌棒安全越夏管理要点:⑴室外越夏。室外荫棚通风好,降温快,因此,利用室外荫棚发菌能有效的减少"烧菌"发生。近两年来,云和县食用菌技术人员在云和镇的河坑、高胥、三门等村推广了室外荫棚发菌技术,使越夏香菇菌棒"烧菌"率降低至28%以下,大大提高了成棒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利用室外荫棚越夏发菌具体采取的措施:一是在荫棚四周搭架种植藤蔓作物如南瓜、莆瓜等,提高遮荫效果;二是在棚顶安装自动旋转自来水喷头或喷雾管,在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进行喷水降温;三是在棚内四周及过道两边挖20厘米宽,30厘米深的相通沟,在沟内放跑马水降温。
⑵室内越夏,选择室内越夏发菌,宜选在通风良好、凉爽的土墙一层房内进行发菌。除疏散堆放外,应采取各种措施降温。一是增加房内四周的遮荫设施,如搭凉棚、挂遮阳帘等进行遮荫;二是在晴天中午前后关闭房内门窗,保持房内阴凉,傍晚要及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散热;三是中午时在房内摆放水盆,用电扇进行通风散热,有条件的菇房可用空调进行降温,效果更好;四是房顶可采用喷水的方法降低温度,房内保持相对湿度在70%左右,过高过低都不利于菌棒的发菌。
2、发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⑴经过接种的菌棒,在高温季节来临前,应选择通风散热条件好的场所完成菌棒的散堆,移堆工作。在高温期间,严禁翻动菌棒,以防菌棒受振动而增加菌丝呼吸作用而使堆温上升,引起"烧菌"。
⑵越夏菌棒在高温期间,禁止对菌棒进行割袋,刺孔,以防空气进入菌棒内部,增加菌丝呼吸作用而使堆温上升,引起"烧菌"。
⑶在发菌期间要做到勤检查,一旦发现有烂棒要及时进行处理、消毒,以防病菌蔓延造成损失。一般在菌棒感染腐烂前期可采用挖除腐烂块、点的办法进行处理。处理后用生石灰加适量水调成浆状涂在创口部,进行消毒处理即可。对于一些已全部"烧菌"的菌棒,要及时进行脱袋晒料,以便重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