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水稻虫害--白背飞虱

   2005-05-17 503
核心提示:白背飞虱白背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以长江流域各省发生较多。主要为害水稻,也可为害小麦、高梁、玉米

白背飞虱
  白背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以长江流域各省发生较多。主要为害水稻,也可为害小麦、高梁、玉米、茭白、甘蔗等。以成虫、若虫群集在稻茎秆茎部刺吸汁液,成虫产卵时可划破茎叶组织,严重时导致死秆倒伏。还可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

  [识别]
   成虫:有长、短翅型。长翅型,体长3.8~4.5毫米,灰黄色,头顶显著向前突出,前胸背板黄白色,中央有3条不明显的隆起线,小盾片中央黄白色,雄虫两侧黑色,雌虫两侧茶褐色,前翅半透明,两前翅会合线中央有一黑斑。短翅型雌成虫体长4毫米左右,色较暗,体肥胖。翅短,仅及腹部的一半。短翅型雄虫很少见。
  卵:长0.8—1毫米,长椭圆形,稍弯,卵块中卵粒成单行,排列较松散,卵帽不露出产卵痕。
  若虫:共5龄。3—5龄若虫体灰褐色,第3、4腹节背面各有1对乳白色三角形斑。
  我国大多数稻区的初次虫源都是从南方热带稻区逐代逐区迁飞而来,在安徽省发生为害的盛期在7、8月份。成虫平时多在水稻茎秆和叶背取食,有趋光性和趋嫩绿习性。卵多产于水稻叶鞘肥厚部分的组织中,也有的产于叶片基部中脉内。产卵痕初呈黄白色,后逐渐变为褐色条斑。每头长翅型雌虫可产卵300~400粒,短翅型比长翅型产卵量多约20%。若虫多生活于稻丛下部。
  白背飞虱对温度适应性较强,30℃或15℃时都可正常生长发育。对湿度要求较高,以相对湿度80%~90%为宜。一般初夏多雨、盛夏干旱是大发生的预兆。可取食各生育期的水稻,但以分蘖盛期至孕穗抽穗期最为适宜。水稻腊熟期后则大量向外迁出。凡密植增加田间荫蔽度、田间湿度高,多施和偏施氮肥,不适时搁田、烤田,尤其是长期淹水的稻田,白背飞虱发生为害都较重。天敌种类与褐飞虱基本相同,对其发生量影响很大。

  [防治]参照褐飞虱进行。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生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