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玉米间套食用菌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

   2014-08-29 508
核心提示:玉米间套食用菌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是以玉米生产为基础,充分利用玉米生长中后期的遮荫条件,创造一个温湿度较为适宜的田间小
       玉米间套食用菌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是以玉米生产为基础,充分利用玉米生长中后期的遮荫条件,创造一个温湿度较为适宜的田间小气候,为高温季节食用菌的生产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食用菌生长过程中放出的二氧化碳,提高玉米光合效率,促进玉米生长,提高产量。食用菌采收后的基质废料残留在土壤内,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表明,玉米间套食用菌,玉米每666.7m2产量454.8kg,食用菌每666.7m2产量4424.5kg,每666.7m2收入7209.8元,较纯种玉米,每666. 7m净增收3659.4元。 
1.玉米栽培的主要技术  要全面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重点抓好四项关健措施。
 
  1.1选用良种,合理密植  选用良种是实现玉米、食用菌高产高效的关键。要选用单株生产潜力大的掖单13号和农大108等良种。实行麦田套种的玉米在麦收前10天,按要求套种;实行夏直播的在麦收后及时整地播种。播种时要综合考虑玉米和食用菌高产高效的目的,合理确定播种密度。玉米产量是由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的,三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产量的变化,只有使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的乘积达到最大值,产量三因素协调发展才能获得高产。在玉米产量构成三因素中,亩穗数最活跃,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穗粒数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少。若播种过稀,虽然千粒重、穗粒数较高,但因穗少产量水平低;若播种过密,虽然亩穗数较多,但千粒重下降,产量也不高,同时,播种密度过大通风差,从而影响食用菌产量和效益。因此,播种密度为3800-4000株,每亩寒收株数不低于3500株,这样既能发挥玉米增产潜力实现高产,同时也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实现玉米一食用菌高产高效的目的。
 
  1.2确保播种质量,提高玉米整齐度  套种玉米的播种和苗期管理不便,往往使玉米整齐度降低。玉米整齐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整齐度高,光能利用率高,产量也随之提高。为此,要抓好以下措施。一是精选种子。提高种子纯度,是提高整齐度的基础,必须选用纯度高的优质种子。播种前晒种,去除小粒、虫粒、病粒,确保纯度。二是适墒足墒下种。生产中缺苗断垄、小株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底墒不足造成的,特别是套种玉米播种时正置气温高、蒸发量大、小麦需水高的时期,再加上套种玉米工序多,失墒快,缺苗断垄尤为严重。因此,套种玉米更应重视足墒播种。播种时土壤田间持水量保持70%,遇旱要浇好造墒水和保苗水。三是播深适宜,均匀一致,覆土严密。四是带好种肥,做到种肥分离,以防烧苗。五是种衣剂拌种,防治苗期虫害。粘虫、蓟马等是玉米苗期的重要虫害,一旦危害造成缺苗断垄或形成小株,严重影响玉米整齐度,降低产量。应用种衣剂拌种,可有效防治苗期虫害,促进生长,提高产量。六是及时间苗定苗。做到三叶间苗五叶定苗,定苗时去除病苗、弱苗,留壮苗,确保均匀一致。七是对小苗偏管,追施偏心肥,使玉米均匀生长,提高整齐度。
 
  1.3增加投入,加强管理  合理施肥,增加投入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关键。玉米生长速度快,需肥量大,没有足够的肥料投入是不可能获得高产的。因此,要根据地力和产量水平,按需肥规律,科学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做到氮、磷、钾配合施用。在施肥方法上,一般掌握全部的磷肥、钾肥、微肥和有机肥基施(套种玉米结合定苗一次施足)。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氮肥分次追施。追施氮肥的原则是,轻施攻秆肥,重施攻穗肥、补施粒肥。第一次在植株6-7叶时追施攻秆肥。攻秆肥具有促根促叶壮秆的作用,为穗大粒多打下良好基础,每666、7平方米施尿素10-15kg。第二次在植株可见叶16-17片时,正处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盛期,需肥需水较多,是决定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每666、7平万米施尿素2.5-30kg。第三次是在玉米抽雄时,追施攻粒肥,保证无机营养的充分供给,延长绿叶期,增加光合积累,增加粒重,每666、7平方米施尿素5kg。在合理施肥的基础上还要做到按需供水,遇旱浇水,遇涝排水,创造有利于玉米高产的土壤条件。同时,要进行中耕松土,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产量。
 
  1.4合理种植方式  为了有利于食用菌的栽培和管理方便,应适当调整玉米行距。夏直播的玉米采用大小行种植方式,大行趾140cm,小行距60cm,大行距间栽植4行菌棒;麦田套种的玉米在麦收前10天破垄,畦背种植2行玉米,行距40cm,畦面栽植2行菌棒。

2.食用菌间套栽培技术。为了使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适合玉米田间环境,采用塑料袋装菌棒栽培法。其优点:一是最大限度地防止杂菌污染。在接种发酵等过程中,不会因污染而影响全部培养料;二是袋装栽培由于有塑料袋的封闭作用,自身保温保湿性能好,在发菌过程中相互堆码在一起,有较好的保热保湿效果。
 
  2.1选择适宜的食用菌种  玉米间套食用菌,由于环境条件与菇房和温室栽培不同,针对玉米生长中后期,气温高的特点,应选择耐高温的平菇、草菇等食用菌品种为好。其特点是适应高温环境,菌丝体生长温度为15~35℃,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0~32℃,当玉米进入抽穗期时田间温度为25~30℃,较适合菌丝体生长,在玉米乳熟期后,田间温度为23℃左右,吻合子实体生长发育。
 
  2.2选择适宜的培养料  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培养料种类很多,其中以棉籽壳的效果最好,其生物效率较高,一般在180%以上。在选料时,要尽量选新鲜、未经雨淋、无霉变的培养料,在烈日下曝晒2~3天,以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料中杂菌。其配方为:棉籽壳100%,外加石灰2%,按料水比为1∶1.2~1.3搅拌均匀,含水量60%~65%,即可装袋接种。
 
  2.3装袋接种  接种前将压制好的直径25cm,长47cm的塑料袋的一端扎好,将转级好的菌种撒一些于扎口处,然后向袋内装拌均匀的培养料,边装边压实,装至袋的体积的三分之一处撒一层菌种,继续装料,同样边装边压实,在袋的三分之二处再撒一层菌种,用同样的方法继续装料至袋口处撒一层菌种,压实后将袋口扎紧。应特别注意在装料、撒菌种及搬运的全部过程中都轻拿轻放,不要把袋子弄破,以免引起杂菌污染,每袋装培养科1.5kg。
 
  2.4排袋发菌  在选择好的闲置房屋内用石灰水或杀菌液进行喷洒消毒。房屋内要保持通风、阴凉,阳光不能直射,门窗用草帘遮盖。将接种好的袋子轻轻地搬入室内进行发菌,一般采用料袋堆垛方式,但不宜太高太厚,垛与垛之间留出走道,5天菌丝开始萌发,由于袋内自身产生的发酵热,菌丝生长很快。堆上最好遮盖物,以创造黑暗阴凉的发菌环境。随菌丝生长量的增加,料温和室温升高,这时应每天将菌袋位置交换,当菌袋的菌丝长到3~5cm时,可用消毒的铁丝,从袋的一端穿到另一端,均匀穿透4~5次,以加强通气,提高发菌速度,当堆垛温度达到28℃或料内温度达到30℃时,应及时向堆垛上面覆盖物喷水降温,同时要定时检查污染情况,若发现杂菌污染应立即剔除,搬出发菌场地妥善处理。
 
  2.5菌袋移植  当菌丝长满菌袋后,此时玉米进入抽穗期,将发好菌的菌袋堆码于玉米行间,高度以3层为宜,堆上遮盖并喷水降温,进行低温刺激2~3天,待菌袋两头形成大量菇蕾并长满菌袋口时,将扎口松开,保持空气湿度85%~95%之间。随着子实体的增大,袋口要逐渐松开扩大,以利于子实体的迅速生长,待第一潮菇采完之后,再将袋口扎起并留一小孔,以达到养菌和促进子实体形成的目的。
 
  2.6菌袋栽植和出菇管理  待第一潮菇采完之后,即在玉米行间开沟进行袋装菌棒栽植,春种和夏直播的玉米在大行距间开沟100cm,深30cm,灌足水并等水渗完之后,脱去菌棒外的塑料袋栽植于畦沟内,畦沟内栽植4行;同样方式,麦田套种的玉米,在畦面开沟50cm,深30cm,栽植2行菌棒,再覆土2~3cm,喷适量水,以利菌棒保湿,7~9天后即可生产第二潮菇,进入正常的出菇管理。
 
  由于大由气候较难控制,在管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确保田间的湿度。当田间地面上空相对湿度低于80%时,需要喷水,确保田间的湿度85%~95%;二是遇阴雨天气,应在雨前采菇,不能采摘时用塑料薄膜盖好,以免雨水溅起的泥沙影响菇体质量,而降低其商品价值;三是玉米进入8月中旬后气温较高,应注意遮阴降温,防止菌丝高温老化,进入9月下旬后气温有所降低,可以去除覆盖物,继续加强出菇管理,可以延长出菇期,增加产量,一般可以生产4~5潮菇;四是玉米生长后期按常规管理,收获玉米时,先收玉米棒,待全部出菇结束后,再收获秸杆。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生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