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白灵菇畸形的原因

   2014-02-18 984
核心提示:白灵菇畸形菇的产生,降低了产品等级,甚至失去商品价值,影响了栽培者的经济效益。常见的畸形菇有:菌盖紧抱不展拳头状,柄长肥

白灵菇畸形菇的产生,降低了产品等级,甚至失去商品价值,影响了栽培者的经济效益。

常见的畸形菇有:菌盖紧抱不展“拳头状”,柄长肥粗盖小“花瓶状”,盖凹陷边裂外卷“破碗状”,盖窄长“牛舌状”,盖面斑点“麻脸状”,盖中瘤肿突起“胀腹状”,两盖并展柄紧连“蝴蝶状”,盖弯曲不平“波边状”,盖圆包裹菌褶收缩“光头状”,盖面纵裂沟缝“花菇状”,数菇并生“莲花状”。此外还有菇体萎缩形,菇体偏黄变色形等。畸形菇出现,究其原因归纳起来是培养环境条件与白灵菇生理特殊要求不相适应。关键在于出菇期温、湿、光、气协调不好,在管理技术上操作失误等。
 
房棚结构不合理
 
  现有白灵菇栽培场所,有室内菇房和野外菇棚。常因建造简陋,结构不合理。有的菇房门窗单向,有的通风口开在墙体上半部,致使室内空气不流通;有的塑料大棚两旁虽设有通风口,但通风口都是朝着菌墙两端;也有的虽然开有通风口,但只是为了保温,始终没打开。由于棚内空气不流通,造成严重缺氧,致使好气性的白灵菇畸形。
 
菌墙垒叠欠妥
 
  菌袋进棚垒墙太高,即10袋一码,超过1米;有的菌墙之间填入粘性土壤,不透气;有的填土后烧水不足;有的菌墙码垛过于密集,中间不填土;有的垒墙时,袋头割膜不得法,入墙部分只割1/3,割得太少,而露外一端反而割膜,菌丝体露空不保湿,致使这些子实体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比如北方菌袋叠墙,袋间填土水分不足,进入寒冬加温催蕾时水分偏干,菌袋内的含水量反被填土吸收,使菌丝体脱水,出现菌盖不展或萎缩状态的畸形菇。而粘性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对菌丝体不能起调节作用,反而阻碍正常的生理生殖活动。
 
先天性营养缺陷
 
    有四种表现:一是配方中原辅料棉籽壳、麦皮陈年受潮霉变,养分降解。配方中含氮的麦用量偏少,菌丝生长前期无不良反应,到长菇期营养不能满足需要。二是培养基酸败。三是菌袋内水分蒸发,发菌丝体脱水。这些属于先天性营养不良,所以产出的菇盖薄,呈波边状,或产不展盖、色偏黄不白的变异菇。
 
预产期把握不准

常因栽培者求菇心切,菌丝尚未生理成熟就人为催蕾,造成早产畸形。
 
催蕾技术不到位
 
    菌丝生理成熟后还需要0~13℃低温刺激10~15天,这期间还要进行5~7天的10℃以上温差刺激,才能逼使原基发生分化成菇蕾。这是白灵菇与众不同的一个特性。栽培者常因没掌握这个独特种性,而低温蹲菌期不足,温差刺激不够,导致子实体发育受到抑制而变形。有的菇农在12月上旬进棚催蕾时,为了保温,忽视通风,棚内严重缺氧,结果催出的菇柄长达20厘米,菇盖紧握不展,尽是“拳头菇”。

疏蕾未引起重视
 
    有人看到菇蕾丛生喜出望外,明知菇蕾太密,舍不得摘掉。有人担心摘一个蕾会连累其他;也有的虽疏蕾但留蕾太多。由于疏蕾不当,出菇互相拥挤,因此出现蝴蝶形、长牛舌状、驼背菇等变异体态。
 
长菇期管理不善
 
    菇蕾出现后逐步分化成子实体,在长菇期间常因温、光、气调节不好,导致菇体发育倚斜侧长,或驼背或盖面凹陷,或斑点麻脸、色变,以及采收过期,菇体超大,不符合等级。





 
标签: 白灵菇 畸形 原因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生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