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面广。枣果营养丰富,用途广泛,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很好的滋补营养食品。市售的枣大体上可分为红枣、蜜枣及鲜枣三类,鲜枣又名脆枣,不仅肉质甜脆细嫩,而且营养丰富,在以上三类枣中Vc含量最高,每100克果肉中Vc含量高达400-600mg,但鲜枣耐贮性差,采后易失水皱缩、变软酒比、霉烂。常温下几天就失去鲜跪状态,鲜枣一旦破坏新鲜状态,Vc含量迅速下降,目前,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枣树生产发展较快,鲜枣贮藏保鲜呼声越来越高。采用冷藏、气调贮藏等先进贮藏技术可使耐贮鲜枣品种贮藏60—90天甚至更长,好果率保持在70%-90%,Vc保存率在90%以上,枣果失重小于5%,基本保持果实原有风味。现把国内一些成功的经验归纳如下,供广大枣业工作者参考;
一、品种与采收
1、品种 鲜枣耐贮性因品种不同差异很大,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耐贮,抗裂果品种较耐贮,大型果通常不耐贮藏。研究表明,蛤蟆枣、襄汾圆枣、太古葫芦枣、临汾团枣、冬枣、金丝小枣、西峰山小枣、圆铃枣、墩枣等较耐贮藏,在适宜条件下,可贮60—90天甚至更长;骏枣、板枣、婆枣和斑枣等不耐贮藏,但在适宜条件下贮藏1个月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采收 枣的花期延续时间较长,即使是一株树上枣的成熟期亦参差不齐,因此要分期采摘;不同成熟度的枣果的耐贮性差异显著,一殷来讲成熟度较低的较耐贮藏,通过采期和成熟度的控制能有效地提高枣果的贮藏性,延长贮期,但采摘过早,果实含糖量低,风味差,影响品质,晚采含搪量高但贮期短:研究表明,贮藏的枣果,白熟至半红期采插为宜:采收成熟度对不耐贮品种贮藏寿命的影响较对耐贮品种更为明显,不耐贮品种如郎枣。婆枣、哈密大枣等宜在白熟至初红时采摘。
鲜枣果皮薄,肉质嫩脆,多汁,含糖量高,稍有伤口极易引起病菌浸染而腐烂,另外枣果受伤后,引起伤呼吸,加速果实酒软、衰老,因此必须严把采收关,做到适时,无伤,轻拿轻放。贮藏的枣果。必须手工采摘,并注意保留果柄,及时剔除碰伤、病虫及无果柄的枣果。另外,对挑选后的枣果,应根据果实大小进行分级,以利于包装销售。
二、采前采后处理
枣果实采后易变软、腐烂,对枣果在采前采后进行药剂处理能提高果实的鲜果率,防止果实腐烂。研究表明,采前半个月对枣果喷0.2%氯化钙或采后用2%氯化钙溶液浸果半小时有利于保持枣果的鲜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枣果的好果率。采摘前对枣果(西峰山小枣)进行150倍高脂膜或1000倍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处理,贮藏45天后好果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9.6%和24.8%。采后贮藏过程中,用2—3g/立方米TBZ熏蒸,不仅能防止霉而且能杀死已生长的霉菌,对提高好果率有明显作用。
三、贮藏条件与方法
据试验,鲜枣在常温(20—22℃)条件下,1周后即开始变软,10天时绝大多数开始腐烂。相同条件下,鲜枣(郎枣)失水速率比山植高1倍,是苹果的20倍左右,室温低、高湿条件下(相对湿度70%),3天失重可达5%,果实开始皱皮;贮藏5天失重达8%,完全失去新鲜状态;贮藏8天,果实失重达14%。事实说明枣的贮藏需要低温和高湿,在低温高湿条件下,贮藏期可大大延长,鲜枣适宜贮藏温度为0℃左右,相对湿度95%,但我们的研究表明0—2℃条件下,枣果(哈蜜大枣)能正常转红,没有发现冷害症状,果实腐烂率比O℃明显降低。
一般认为枣在成熟过程中无明显的呼吸跃变,而且枣果对二氧化碳敏感,易产生无氧呼吸,因此枣果不适宜进行气调贮藏,但近年研究结果表明,有些枣品种如圆铃大枣,具有明显呼吸跃变。另外,枣果易受伤,受伤后产生伤呼吸,伤呼吸具有典型呼吸高峰。研究表明,3%一5%的O(2)、C0(2)低于2%环境条件可明显抑制果实转红衰老,明显提高鲜枣好果率,延长贮期。
目前,枣商业规模贮藏需冷藏或气调贮藏。冷藏条件下为防止果实失水,通常采用0.03-O.O6PE、无毒PVC等打孔塑料小包装或透气性较好的薄膜贮藏,使用塑料小包装时就注意袋内.CO(2)不能超过5%。根据我们的试验,O—2℃环境温度,装量2.5-5kg,采用0.03-0.05mm厚PVC薄膜打孔4或6个(直径5mm),袋内CO(2)浓度不超过2%,枣果不会产生CO(2)伤害。裸果贮藏,应注意库内经常加湿,使相对湿度保持在90%一95%左右。气调库贮藏一般采取塑料盘贮藏,0℃时O(2)3%一5%、C0(2)<2%,结合防腐保鲜等辅助措施,可使冬枣、圆铃大枣等贮藏3个月左右,好果率可达85%一90%
四、鲜枣贮藏保鲜技术路线
选用耐贮品种→采前处理→无伤适时采收(白熟至半红)→采后处理(防腐处理、选果、分级)→快速预冷→打孔小包装或气调贮藏→定期检查→包装→上市销售
王文辉 李志强(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12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