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褐飞虱食性专一,只能在水稻和普通野生稻上取食和繁殖后代,不取食小麦等其他作物,对小麦没有危害。褐飞虱为迁飞性害虫,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褐飞虱长翅型成虫,一般在9月底至10月上旬水稻黄熟后陆续随向南方的气流向南方迁飞,短翅型成虫和若虫不能迁飞,会留下来暂时生活一段时间,但以后随着气温下降或食料缺乏,会全部死亡,无论是成虫还是卵,均不能在当地越冬。
据南京农业大学程遐年等人编著的《褐飞虱研究与防治》一文记载:“褐飞虱对水稻有专食性,喜温暖、抗寒力弱,没有休眠越冬的特性。”“中国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如广西、广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四川等10多个省、自治区的一些研究单位都曾对褐飞虱的越冬状况,连续多年作过广泛的调查,据各地多年的调查结果,仅在广东、广西南部和福建、云南南部等小部分冬、春温暖地区,少量成虫、若虫或卵在再生稻、落谷苗上可正常存活过冬”。由此可见,在包括江苏、山东、安徽在内的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水稻收割后无需再用药防治褐飞虱。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省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较重,而且从大面积小麦生产情况看,如果冬前田间灰飞虱虫量特别大,由其传播的水稻条纹病毒也会引起小麦发病,对小麦也有一定危害。生产上应注意查看存田稻飞虱是褐飞虱还是灰飞虱(目前田间稻飞虱种群中一般以褐飞虱占绝大多数,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种群数量较少),如果田间灰飞虱虫量极大,需要用药治虫。
从生产上的情况看,不同小麦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的抗性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大多数品种抗性比较强,不容易发病,只有很少一部分小麦品种抗性较弱,在灰飞虱虫量特别大的情况下会受到较重的危害。总体来看,小麦受害程度要比水稻轻得多。从这个角度考虑,如果田间灰飞虱虫量不是很大,可以不喷药治虫,或者在以后结合防治蚜虫等害虫用吡虫啉等农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