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高密度放养导致草鱼烂鳃病

   2013-08-01 659
核心提示:草鱼食物链短,饲料系数偏低。近年来,山东省微山湖及白云湖养殖草鱼的积极性较高,草鱼种需求量正逐年递增,养殖户因利益驱动纷
      草鱼食物链短,饲料系数偏低。近年来,山东省微山湖及白云湖养殖草鱼的积极性较高,草鱼种需求量正逐年递增,养殖户因利益驱动纷纷应用强化育种技术,大幅提高放养密度,导致草鱼夏花小车轮虫并发烂鳃病的流行。笔者结合多年来鱼病门诊与现场诊疗实践,简述草鱼夏花小车轮虫并发烂鳃病防治技术,供同行专业技术人员及广大草鱼养殖者参考。

症状

草鱼鳃部寄生少量车轮虫没有明显征象,只有不易觉察的异常,如不分早晚、白天黑夜、晴雨天气等,池鱼均在池中受风面集群呃水。随着病情的发展,呃水鱼群量不断增加,部分鱼体发黑,以至有零星死鱼现象发生。剪开鳃盖,见鳃丝上黏液增多,鳃丝部分缺损,严重时,大部分鳃丝腐烂,鳃丝末端附着污泥。用手指轻压鳃部,有血水黏液流出。镜检时,每个视野均有20个以上的虫体,虫体常聚集在鳃丝边缘,或在鳃丝的缝隙里。鳃丝肿胀、充血,鳃间隙质被破坏,充塞大量的黏液,同时表现出烂鳃病的症状。

危害

专性寄生在鳃上的小车轮虫,是近年来山东省草鱼夏花阶段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病之一。各苗种培育场都有流行,特别是在每年5月~9月间,各场的草鱼夏花常因流行小车轮虫并发烂鳃病而大批死亡。此病在面积小、水位浅和放养密度较大的鱼池最容易发生,尤其是投喂大量水草的塘口,水质较浓,有机物含量高,是车轮虫病发生的主要场所。2007年某鱼种培育场连片鱼种池90亩,均程度不同地流行该病,发病率近100%。其中预防、治疗及时的塘口,危害程度轻微,每亩出产鱼种801千克,其中收获0.1千克以上/尾规格的草鱼530千克,草鱼成活率达88.33%。危害程度较轻的塘口,每亩出产鱼种600千克,其中草鱼种300千克,草鱼成活率为50%。患病率与病死率较高的塘口,每亩出产鱼种300斤千克,其中草鱼种150千克,草鱼成活率仅为12%,比一般塘口低三十八个百分点,比最好塘口低七十六个百分点,此并发症危害性较大。

病因

饲养管理措施不到位。池塘残饵、残草未及时清除,加重水体负担,造成水质恶化。且加之巡塘马虎,发现问题时,则为时已晚,是造成诊治被动而导致病害的流行的主要原因。

单一药物的依赖性。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是防治显著车轮虫病的有效药物之一,但用于驱杀小车轮虫的效果目前尚不确定,部分养殖户以为施用0.7ppm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则高枕无忧,结果是超过了鱼苗种的耐受浓度,车轮虫却尚未杀死,延误了最佳防治时机,病情每况愈下,产生比较高的病死率。

水源水遭受综合污染。池塘长期无法换注新水,加之施用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具有灭藻、沉淀功能,导致池塘中能转化、利用氨氮、亚硝酸盐等的生物贫乏,使池水有毒有害物质浓度逐渐加大,直接损伤鳃表皮细胞,为烂鳃病的发生提供条件。

鱼池超负荷的利用。由于养殖业主盲目追求单位产量与效益,于5月中旬,每亩水面的鱼苗池进苗30万尾~40万尾,经20多天饲养培育成夏花出售。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发花池经仓促消毒后,每亩水面又放养夏花1万尾左右,其中草鱼的放养密度就达5000尾~6000尾。尔后进入强化培育阶段,通过加大水草与鱼用颗粒饲料投喂量,促使鱼类的快速生长。剔除水草的投喂量外,颗粒料的投饵率均在6%以上,少数塘口的投饵率高达10%,实行“填鸭式”的饲喂方式助长,草鱼夏花分塘放养一个多月,大部分尾重就在50克以上。加之池塘水位多在0.5米~1.2米,鱼池的水体自净力非常微弱。

防治

发花池转为鱼种培育池应留有7天~10天的间隙期,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并搅动淤泥,可避免车轮虫的过早大量繁殖。

如青绿饲料充裕,投饵率一般控制在2%左右;单纯依赖人工饲料,早期投饵率在4%~5%,随着鱼体长大,投饵率控制在2.5%~3%,防制鱼类过量采食后消化不完全,加重鱼池自身污染。

降低养殖密度,及时换注池水,定期施用益池宝或水质保护解毒剂,早期20天~25天1次,中后期10天~15天1次,降低池水有机物、氨氮及亚硝酸盐浓度。

定期抽样镜检,发现问题及时对症用药。

治疗

用常规药物杀灭小车轮虫有难度,配合施药,一般一个疗程就能取得显著疗效。

第一天全池泼洒水质保护解毒剂,每亩平均水深1米用药600克~1000克。

第二天上午全池泼洒车轮虫特杀,每亩平均水深1米用药130毫升~150毫升。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生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