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旺苗可以从个体形态、群体状况及生育指标上判断。一是个体形态:麦苗叶片长而大,叶鞘长而薄,假茎长而扁,叶片披散,株高很高。二是群体状况:远看麦田封垄,不见行间。三是生育指标:黄淮海麦区冬前主茎7叶(6叶1心)以上、群体总茎蘖数每亩80万以上的麦田可视为旺长麦田。
2.为什么今年出现大面积的小麦冬前旺苗?
去年秋播以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其中10月、11月和今年1月以后较为明显。截至2月上旬,北方冬麦区大部冬小麦播种以来的大于0℃积温比常年偏多100℃~400℃,小麦播种后,每长一片叶子需要75℃积温,积温偏多,小麦主茎上长的叶片数也增多,小麦主茎叶片数与单株分蘖数有同伸关系,主茎叶片数增多,单株分蘖数也多,导致麦田群体偏大;同时,气温高,叶片生长速度快,叶片薄,形成旺苗。
3.旺苗对小麦春季生产有什么危害?
一是可能发生春季冻害。旺苗小麦生长发育进程较壮苗快,如果早春气温较高,旺苗小麦会比壮苗小麦提前拔节,拔节的小麦其抗寒性显著降低,如果发生“倒春寒”气候,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拔节的小麦单茎的生长点会冻死,这个单茎也就死了。二是可能导致小麦生育后期倒伏减产。因为旺苗小麦群体大,拔节以后,群体郁蔽,群体内光照不足,小麦中部叶片光合能力降低,光合产物积累少,茎秆软弱,小麦籽粒灌浆后,穗重增加,发生倒伏,倒伏一般减产30%左右。三是旺苗小麦可能由旺转弱,发生早衰。农谚说,“麦无二旺”,是指小麦前期生长过旺,如不及时控制,后期就会早衰,叶片光合速率降低,根系过早死亡,降低粒重,显著减产。四是旺苗消耗土壤肥力较大。
4.采取什么措施能够把旺苗及时转化成壮苗?
一是在早春小麦返青时镇压,地上部的输导组织的功能暂时受到抑制,小麦吸收肥水减少,地上部生长减缓,同时促进了根系的生长,有利于苗壮。二是在小麦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用化学药剂抑制小麦地上部过快生长。因为下一个生育时期是拔节,此时喷施了壮丰安,同时也抑制了小麦茎秆基部第一个节间的生长,使其短、粗、壮,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三是合理运用春季肥水。有人说今年的旺苗小麦养分消耗大,应该早施肥水,这种观点不完全对,要根据苗情决定施肥浇水的时间,旺苗小麦早春有两种长相:一种情况是旺苗小麦在返青期已经出现脱肥发黄的现象,有转化成弱苗的可能,这种旺苗就应该在小麦返青后施肥浇水,促其转壮;另一种情况是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上的旺苗,虽然麦苗较旺,但没有脱肥发黄的现象,如果返青期追肥浇水,会促其更旺,导致生育中后期变弱早衰减产,所以这类旺苗要在起身期追肥浇水。
5.今年小麦好像返青期比往年早,为什么?
据中国气象局资料,2007年2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4℃,据历史同期第一位。与常年同期相比,全国大部气温偏高2℃~6℃,气温偏高使华北南部和黄淮地区冬小麦提前返青,四川盆地的冬小麦拔节期提前5~8天。如果气温持续偏高,小麦发育进程加快,一旦出现低温就可能导致小麦冻害。
6.小麦形成旺苗,播种量大也是一个原因吗?
是的。我们在小麦生产中一般采取半精量播种技术,每亩播种量13~18斤,不超过20斤,依靠分蘖和主茎成穗,使麦田群体动态结构比较合理,群体内光照充足,光合作用能力强,个体营养良好,发育健壮,从而使穗足、穗大、粒多、粒重、高产。如果播种量过大,形成旺苗,小麦群体郁蔽,通风透光不良,就会产生倒伏,即使不倒伏,也是穗小、粒轻,产量不高。
7.采用底施氮肥“一炮轰”的方法,是不是也会加重旺苗的形成?
是的。在冬小麦栽培中,氮肥一般分为两次施用,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的底肥;第二次为春季追肥。传统小麦栽培,有的一次性底施,不再追肥;有的底肥占60%~70%,追肥占30%~40%,追肥时间一般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还有的在小麦越冬前浇冬水时增加一次追肥。上述施肥比例和时间使氮素肥料重施在小麦生育前期,在高产田中,会造成小麦生育前期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促进小麦在冬前旺长,拔节期以后田间郁蔽,小麦灌浆期倒伏危险增大,后期易早衰,影响产量和品质,氮肥利用效率低。
所以,高产麦田应该采用氮肥后移技术,它是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为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后移至拔节期。利用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塑造旗叶和倒二叶健挺的株型;建立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的合理群体结构;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有利于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最终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较传统施肥增产10%~15%;可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显著改善优质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减少氮肥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10%以上。
8.小麦春季什么生育时期需要浇水?
一是3月份小麦起身期至4月初小麦拔节期,这时浇水或降雨,有利于小麦分蘖生长,保证亩穗数,并有利于提高穗粒数;二是5月份小麦开花前后浇水或降雨,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提高粒重。
9.春季肥水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决定春季第一次肥水施在返青期,还是在起身期,还是在拔节期?
春季肥水的作用首先是保证每亩地有充足的穗数,这是高产的基础。每亩穗数是由主茎穗和分蘖穗共同组成。所以,要保证每亩穗数足够必须要有适宜的每亩分蘖数。冬小麦的分蘖包括冬前分蘖和春季分蘖,冬前分蘖从播种后半个月开始,冬前停止生长结束。春季分蘖从返青期开始(黄淮海麦区从2月下旬开始),经历起身期(黄淮海麦区在3月中旬),到拔节前(黄淮海麦区在4月5日清明前后)结束。湖北、四川等长江中下游麦区和西南麦区,小麦没有明显的越冬过程,这种分蘖规律不明显。一般说来,冬前分蘖比春季分蘖成穗率高。适期播种的麦田冬前分蘖足够(每亩总茎数60万以上),春季返青时达到每亩80万(计划成穗数的2倍)左右,就能够保证每亩成穗数的需要(中穗型品种每亩40万穗,大穗型品种每亩27万穗-30万穗),获得高产。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适当抑制春季分蘖,避免春季分蘖增生过多,造成拔节期因群体过大,田间郁蔽,招致后期小麦倒伏,这类麦田春季要晚一点实施肥水措施,一般视地力水平和群体大小,在起身期或拔节期开始。由于播种期偏晚,冬前分蘖少、群体不足的麦田,早春要适当早施肥水,促进春季分蘖增加及成穗,一般在返青后开始。
10.为什么镇压措施对黄淮海麦区和西北麦区的无水浇条件的旱地小麦非常重要?
据中国气象局资料,入冬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0.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4.5毫米。从空间分布看,东北南部、华北、黄淮、江淮、华南西部和南部、江南中部和西南部等地偏少3~8成,由于高温少雨,土壤蒸发量大,失墒较快,部分地区出现干旱。2007年1月以来,华北、黄淮及辽宁、陕西等地基本无有效降水,加之气温明显偏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象。预计春季上述地区降水量较小,干旱可能持续或加剧,对小麦返青带来较大影响。无水浇条件的旱地土壤松散,如果早春镇压,能够使土壤沉实,根系与土壤密接,提墒保墒,保苗生长,如果再遇降水,施用适量化肥,促进根系下扎,就可奠定丰收的基础。如果不采取这些措施,在过度干旱的情况下,旱地小麦就可能出现死苗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