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期播种,合理调节播量。北纬33°地区,弱冬性品种皖麦38适合播期9月25日--霜降,最佳播期9月25日--寒露。春性品种郑麦9023,可适当延迟播期。根据播期,适当控制播量。早播基本苗掌握在13-15万/亩。采取小群体,壮个体,促进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从施氮时期分析,拔节期间追肥,不论营养品质还是加工品质均优于全部基施处理,且随追肥比例加大,效益愈加显著。一般亩施纯氮15-20公斤左右,基肥与追肥比例6:4。磷素与钾素的亩施用量分别8-10公斤,10-15公斤。钾肥也需要适当追施。因为小麦后期需钾量较大,钾能促进作物对氮的吸收,有利于蛋白质的提高。但也要注意不要超量。开花期结合穗期保健,叶面喷施尿素1-2公斤/亩,浓度1%。
三、其它措施。开好"三沟",特别是生长后期遇雨,要及时排水,做到雨停田爽,防止根系老化,叶片早衰。适度干旱,细胞的膨胀程度降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受到影响较小,甚至不受影响,这样土壤溶液的渗透压愈高,蛋白质的相对含量(占种子干重的百分率)也愈高。此外,还应注意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