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双孢蘑菇标准化生产

   2009-05-11 532
核心提示:一、蘑菇房建造技术1、蘑菇房建造规格要求 一般建造1座塑料大棚以360450平方米为宜,即长1120米,宽68米,高4米。每床架宽1.51.6


一、蘑菇房建造技术

1、蘑菇房建造规格要求

     一般建造1座塑料大棚以360—450平方米为宜,即长11—20米,宽6—8米,高4米。每床架宽1.5—1.6米,层距高0.6米,走道0.6—0.7米。筑土墙蘑菇房建造栽培面积1座130—150平方米,每座占地面积(10×5)50—60平方米。

2、蘑菇棚通风设施要求

     一般要求菇棚南北向或根据村庄风向规律开放若干个对流小通风纱窗,窗宽25㎝、高30㎝,窗关、开要灵活,开窗风能进,关能密。底层通风窗最关键,可安放紧靠地面5㎝,因为,二氧化碳沉在底层,开窗应能排出。很多菇棚在离地面30—50㎝开窗,这是不正确的。上部纱窗安装要高于第五层菇床。棚顶拔风窗高100㎝,下口管径30—35㎝,上口管径20—25㎝,上口要设防雨帽,下口要有活动开、关板,当冷空气来时,把活动开、关板关上。一般间隔350㎝左右安装一个拔风窗。拔风窗安装在走道上方,要安装牢固,以免被风吹倒掉。

3、蘑菇棚雨盖建造要求

     建造蘑菇棚雨盖,中部要高于第五层畦床1.5米以上,两边部要高于第五层畦床0.3米以上,一般雨盖“缩水”落差每米为0.2㎝,较平顶的菇房不宜使用。

4、蘑菇底床畦架离地面要求

     要求在搭架时,把菇棚柱脚处表田土挖掉,安上柱石。料上床后底层畦架离地面应保持35㎝左右。

二、栽培季节要求

海拔300米左右地区在11月中旬开始出菇,容易获得稳产高产。依此推算,蘑菇建堆时间应在9月下旬开始,播种时间则应在10 月下旬,履土时间在11月上旬。中、高海拔地区可提前15—20天堆料。

三、培养料质量及配制要求

培养料质量和配制适中的碳、氮比是蘑菇高产优质栽培的关键。稻草、牛粪要新鲜、晒干,贮存好,1平方米备草量约30-35公斤。碳、氮比要适中,蘑菇堆肥碳、氮比33:1;发酵后菌丝体生长18:1;子实体形成14:1;含氮量约1.4—1.6%为好。

按栽培100平方米蘑菇面积需备足以下原料:

干稻草2000公斤、干牛粪1300公斤、尿素30公斤、碳酸铵3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石膏粉50公斤、碳酸钙30公斤、石灰粉50公斤(其它:菌种130—150瓶、福尔马林3瓶、敌敌畏1.5瓶)。稻草宜用单早、中稻、单晚稻草。五节芒等菌草可配占稻草配方的20%—30%。牛粪配足可保水、保肥,高产量、高质量。

四、草料预湿、建堆、翻堆要求

    蘑菇堆料也称“前发酵”或“第一次发酵”,整个过程约15天左右。

1、稻草预湿方法要求

    稻草预湿一般是把稻草放在水池里浸泡,也可用塑料布铺垫在地上,四周外边用稻草添高似围墙,中间灌水放稻草让小孩去踩或草面上横上木块,压上石头,让水没过稻草,浸泡48小时,中间排换水一次,去掉稻草蜡质类物质。稻草浸泡吸饱水后捞起堆叠排湿半天就可预堆。稻草浸水时加入0.5—1%,漂白粉或撒上1.5%,石灰杀菌。

2、牛粪预湿碾碎要求

    要求牛粪碾碎过筛、泼水预湿后均匀加入稻草中建堆。

3、建堆建座要求

    建堆时用石头、木头等物垫底成座,形成“△”型。料堆中插放圆木或毛竹做排气孔 (建堆结束时拨掉),以利通氧,使料堆发酵均匀。

4、堆料、翻堆要求

   (1)堆料:首先,底层先铺10—20厘米的稻草,宽度约1.6—1.8米,然后,交替铺上牛粪和稻草,一般堆料安排10—12层,料堆高约1.5米左右。料堆偏低堆温难上。稻草、牛粪必须每层铺放均匀。从第三层开始均匀加水和加辅料,水分掌握在堆好料后有少量流出为准。堆料后晴天用草被覆盖遮阳,雨天覆盖塑料薄膜,严防雨水渗入。

(2)翻堆:应把稻草料上、下、里、外相对调位,各种辅料按程序均匀加入,料堆应逐层适当缩小,即下宽上窄。最后一次翻堆应粪、草均匀混翻。

(3)水分、pH值测试。水分和pH值对稻草料发酵、病虫害控制、菌丝生长都有直接影响。因此,每一次稻草料翻堆都要注重水分测试,尤其是最后一次翻堆更要注重水分和pH值的测试。最后一次翻堆稻草料水分掌握在65%左右,即在不同部位随手抓一把稻草料用力旋拧,有水珠下滴3—5滴为较正常,若无水珠下滴为偏干,需补水,若水滴呈“线状”为偏湿,应滩开稻草料晾晒排湿后再堆。pH值7.5—8为宜,用测试纸测试,pH值低于7用石灰水调剂,高于8.5用过磷酸钙水调剂。

(4)培养料堆制程序

    培养料堆制时间间隔应以晴天为准,堆实程序和添料程序可见下表:
                             蘑 菇 培 养 料 堆 制 程 序 表
堆料程序 时间间隔 添  料  程  序 说  明
预     堆 2天 稻草、牛粪、石灰粉 
建     堆 3—4天 尿素 
第一次翻堆 3天 过磷酸钙、碳酸铵 
第二次翻堆 3天 石膏粉 
第三次翻堆 2—3天 碳酸钙、石灰粉 
培养料进菇房 以上以晴天为准 提前对菇房进行消毒 

五、菇房消毒、“二次发酵”要求

1、菇房卫生、消毒要求

    要求蘑菇采收结束后,就要把废菌料清理出蘑菇房,掀去菇房四周和棚顶塑料布让其日晒雨淋。当第二年蘑菇房再利用时,先提前清理菇房垃圾,开好菇房四周排水沟,然后围盖塑料布和遮阳草料、安装通风窗;当蘑菇培养料进房前1个星期消毒菇房一次,即在菇房内和菇房外1—2米处喷雾多菌灵等杀菌剂并撒上石灰粉;当蘑菇培养料进房前2天再消毒菇房一次,一般130-150平方米菇房用甲醛2公斤,敌敌畏0.5公斤熏蒸,密封24小时,然后,开门、开窗让药剂味道退去就可进料。

2、“二次发酵”(后发酵)技术要求

    菇房药剂味道退后就可把堆制好的培养料搬进菇房,堆放于二、三层床架上进行“二次发酵”。这时若是晴天气温就会较高,可关闭门窗,让培养料自然升温2—3天,让其自然产生单孢菌和放线菌,然后垒好锅灶烧火升温。若遇气温低,就要立即升火加温。外热加温使菇房内温度上升到58—62℃,保持8—10小时,然后降温到52—48℃,再保持4—6天,繁殖大量的嗜热细菌。在“二次发酵”升温时,人不能进入菇房,以免中毒。
目前,“二次发酵”大多使用汽油桶,升温慢,使用燃料(薪材)大,成本高。前几年我们从浙江引进的CLSG—08型专利节能高效常压灭菌蒸气锅,热能利用率可达75%以上,比传统灭菌灶节省燃料60%多,每次灭菌可达3000-3500袋,整个灭菌时间只需20~22小时。菌袋装灶灭菌操作工时快一半,并按安全要求设计,完全可以避免因蒸气压力造成的事故。这种锅体积小、重量轻、搬运方便,可作为蘑菇、姬松茸等“二次发酵”蒸气加热器。

3、培养料分床摊铺要求

      培养料“二次发酵”结束后,打开门、窗通风,待培养料温度降至33-35℃左右,及时把堆积在二、三层的培养料分滩到各层畦床,并将结块潮湿的培养料翻松整平,每层料厚掌握在15—17厘米。培养料薄(10-13㎝)在粗放操作的情况下会更好管理些,产量较集中前期,但后期品质差,总体产量上不去。培养料厚(20-25㎝),料中氧气少,菌丝走不好,反而产量上不去。在培养料翻松整平时应注意培养料是否偏干或偏湿。发现偏干,可轻喷经人工烧开冷却后的清水或石灰水调整,若偏湿,可在床架上反面打孔洞或撬松草料,加强通风后播种。使用木板做床垫的培养料可适当干些,用尼龙网做床垫的培养料可适当湿些,因尼龙网水分挥发快。

六、菌种、播种技术要求

    1、选择优良的种性。如果是企业指定收购的蘑菇,应按企业提供的菌种进行栽培。目前,我市多使用AS2796品种,较为稳产高产,是符合制罐出口的当家良种。

    2、菌种要求生命力强,菌丝洁白,绒状菌丝多,生长旺盛,无杂菌虫害,吻有蘑菇香味,不脱壁、不吐黄水。

3、一般每100平方米的栽培面积(即900—1000平方尺)用750毫升广口瓶的麦粒种100—150瓶。用种量增大,产量明显提高。

    4、在掏菌种时一切器具要经过75%的酒精消毒后才能使用。

5、要做好菌种预处理工作

    菌种预处理要在接种箱里经消毒、杀菌后无菌操作,菌种面部的老菌块要爬掉,用牛皮纸包扎菌种瓶口。预处理后的菌种应及时使用。是塑料袋为容器的菌种可在菇棚门口外的侧边,用大脚盆桶水配入高锰酸钾过水后拿进菇房拨开塑料袋,爬掉老菌皮立即使用。现在有一些菇农不预先消毒处理菌种就直接把它拿到菇房边爬种边接种,这是不妥的。它会把寄生在菌种袋上的污染源带进菇房。

播种和菌种萌发期的管理是一环重要的工作,应认真做好。具体要求是:

    1、待菇房内“二次发酵”后培养料温度降到26—28℃时播种。

    2、将预处理后的菌种爬出来,较大菌块的轻轻用手搓散,但不宜搓的太散,较利菌丝萌发。搓散后的菌种均匀地撒播在培养料面上,并用手轻轻拍打,让麦粒种掉进培养料中,然后用木板稍压实压平。播种后,12—18小时麦粒表层菌丝就恢复定植生长。

3、为防止播种后培养料面干燥,菌种不萌发,需盖上一层报纸或薄膜保湿,覆盖3—5天,促使菌种萌发均匀,走菌快。另外,还得注意麦粒菌种易受鼠害,防鼠工作不可忽视。

    4、播种后料温控制在24℃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一般播种后3天,以保湿、微通风为主,然后视情况逐渐加大通风量。

    5、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先往床两边喷轻水(因为两边稻草干),使菌丝往两边长,然后在料面上喷轻水,使菌丝往料面上长。

七、覆土料的处理要求

1、选菜园土为覆土料:每百平方米面积需要菜园土4500—5000公斤,干牛粪粉25公斤,石灰粉20公斤混合均匀后加水调湿,并用福尔马林2瓶,敌敌畏1瓶加适量水喷雾搅拌均匀堆制,覆盖薄膜1—2天。使用前先把堆制的覆土料爬散开,让农药味散发掉才覆用,否则,农药味会抑制菌丝生产。菜园土富含有机质,菌丝上土快,菇体肥大,产量高。

2、选稻田土为覆土料:每百平方米面积需要稻田土4500—5000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草木灰40公斤,加水调至适湿并用石灰调剂pH7.5—8,再用1瓶敌敌畏、2瓶福尔马林或200克多菌灵加适量水均匀喷雾后堆起,用塑料薄膜覆盖密闭1—2天后使用。

3、选人工营养土为覆土料:可利用稻田土或菜园土作营养土。配方:土4500—5000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麦皮10公斤、谷壳30公斤、敌敌畏1瓶、福尔马林2瓶或用200克多菌灵,调剂pH7.5—8。用稻田土可就地取土,就地围成小田埂,将上述配方料和水加入,用脚踩烂培养土放在大田里浸泡1个星期,期间翻耙2次,使培养料土均匀,然后把水排干,把营养土挑到水泥场地上抹平成2—3㎝厚晒干做成粗、细土粒。

4、菌丝长满培养料并往料面上长时开始覆土。覆土厚度4—4.5厘米,分两次覆土。第一次覆3厘米左右粗土粒(粒径约1-1.5厘米),喷重水使粗土粒湿透并待菌丝长上粗土粒时再覆1—2厘米细土粒(过筛后的土粒),同时将细土粒喷湿。粗土粒覆后关窗3—4天,待菌丝长上粗土层厚度的一半时,菇房开始从小到大进行通风换气。如果发现菌丝“冒土”,即要大通风,抑制菌丝冒出土面。如土层太干菌丝上土慢,则要减少通风,并每天喷薄水1—2次,促进菌丝上土。

5、白色小菌蕾呈现时喷出菇水。

    细土粒覆后12天左右,拨开表层土可看到有米粒大小的白色小菌蕾,说明温度已适应出菇,即可喷水增湿,促进菇蕾纽结长菇。

八、产菇前期管理技术要求

蘑菇出菇期间要求适宜的环境条件是:温度为14—16℃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为80—85%,培养料湿度60—62%,土层湿度17—19%,空气新鲜等。因此,菇房的管理要把通风、保湿、水份调节等结合起来进行。产菇前期的管理,主要注意喷水和通风,防止死菇和产生杂菌,保护菌丝的生命力,以持续不断地长菇。

1、水份管理:产菇前期喷水应掌握菇多时多喷,菇少时少喷,如果畦床湿度已够,就不一定天天喷水,特别是通风条件较差的菇房,可隔一、二天喷水一次,以免喷水过多,造成菌丝和菇蕾死亡。菇房遇到连续22℃以上高温时,如果床面无菇或一批菇将结束,床面不要喷水,多开窗通风;床面子实体已形成或正在采收期间,要利用夜间或早晨喷水,并加强通风,以降低菇房温度,白天气温高时不喷水,关闭门窗,不让室外热空气进入菇房。

2、通风管理:要注意保持菇房空气新鲜,如进入菇房感到有异味,要立即开窗通风。通风要求:阴雨、闷热、气压低的天气尽量多开窗通风,天气寒冷干燥少开窗,菇房结构严密,通风条件差的要多开窗,棚顶、门窗不严密、通风条件好的少开窗。喷水时和喷水后要开窗,避免菇房闷湿,不利菌丝生长。

九、产菇中后期管理技术要求

蘑菇经3—4潮旺长后,养分已消耗大部分,菌丝活力也有所下降。这时,应抓好以下几个管理环节:

    1、产菇主期的菇房管理,应以保湿为主,适当兼顾保温、通风,要避免床面喷重水,以减少死菇。同时,也可利用气温回升时,从菇床底部向上打孔洞,以利增加氧气,增强菌丝活力,提高长菇能力。

2、喷水一般看土粒和培养料干、湿,防止表面土湿而内料干。阴雨、气压低、闷湿的天气,就不必天天喷水,以免造成更高的空气湿度引起杂菌滋生或产生病斑菇,可隔一、二天喷水一次,保持土层湿润即可。晴天干燥的天气喷水要多次少量,并适当减少通风,以提高菇房的空气湿度。

    3、及时清理床面死菇、菇头和发黄的死菇根,注意菇房卫生,以免病虫滋生。

4、适时适量追肥。作为辅助性养份,对于提高蘑菇产量及质量,有一定的效果。一般用1%葡萄糖加水30-40公斤喷雾。

    5、防止死菇。死菇主要是由水份过多或温、湿度突发变化引起的。另外培养料或土层酸度大,土层表面湿而料内干,养分输送不上和病菌危害等都能造成大量死菇。因此,在管理上应尽量避免重水,经常调节酸碱度,菇房避免高温高湿,注意通风管理,不使菇房温、湿度剧烈变化。

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播种后菌丝不萌发及解决办法:蘑菇播种后菌种不能恢复生长或不吃料,主要原因是,培养料偏干或氨气过多,使菌种不能恢复生长,如培养料发酵不好,并有酸臭味,料中带有许多杂菌等,影响菌种的恢复和定植。

       解决办法:若是培养料偏干,则应喷水,调节好湿度,并用报纸覆盖,以保持料面湿度约一星期,可以看到菌丝恢复生长。如果菌丝干死要重播。若是氨气造成菌丝不萌发,则要翻料,结合喷5%福尔马林,通风2-3天,等氨臭味消失,试播能成活后,才可大面积播种。若培养料偏湿或有杂菌,则应撬松培养料,增加通风,降低湿度,促使蘑菇菌丝迅速吃料。

2、覆土后菌丝不上土及解决办法:覆土后菌丝不上土的原因有:(1)菌丝尚未长透料底,尚未回菌;(2)覆土层过酸或过碱,泥土本身带有害物质;(3)气温和空气湿度偏低;(4)在喷水后菌丝不长。解决办法:(1)待菌丝长透料底再覆土,以使菌丝上土整齐有力;(2)土层偏酸用1%石灰水喷洒,偏碱可用2%过磷酸钙调节;泥土中无机盐类或有害元素含量太高,要更换覆土料;(3)减少通风,注意保温;(4)在喷水后造成料面菌丝萎缩,要停喷水,加强通风,使料面菌丝恢复。

3、覆土层菌丝旺长和结菌被解决办法:覆土后在气温高、空气湿度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菌丝旺长“冒土”并局部结菌被。解决办法:(1)停止喷水,加强通风,降低菇房空气湿度和覆土表面湿度,直至表土发白,待菌丝不再旺长,再慢慢喷水调湿;(2)菌被包土不必拔除或割破,也不要喷重水冲击,只要降低湿度不喷水,过一段时间就会长出蘑菇。(3)不要使用营养太丰富的覆土料覆土。

4、子实体空根白心解决办法:菇柄切后,菇柄中间出现白心,煮熟后白心收缩变空。主要是粗土粒水分偏干,细土粒偏湿而致。解决办法:(1)粗土粒水份要调透;(2)床面无菇时喷1-2次较重的水,补充粗土层水份。

5、蘑菇硬开伞解决办法:在温度突变或昼夜温差过大的情况下,未成熟的子实体菌膜与菌柄脱裂,形成硬开伞;低温时喷水过多,也易产生硬开伞。解决办法:低温期间床面不要喷水过量,夜间注意关紧门窗,防止冷风吹进菇房。

6、菇盖和菇脚发红解决办法:引起菇盖和菇脚发红的主要原因是用水过量,通风不足,另外追肥浓度过高或喷药药害,喷石灰水没澄清,也会引起菇盖发红。解决办法:喷水要适时并结合通风,要适当掌握肥、药水的浓度,石灰水要澄清。

7、二氧化碳病解决办法: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菇柄伸长,菇盖极小,形成“钉头菇”,主要原因是通风不足,要适当增加通风。

     8、出菇开伞快、个体小、产量低,主要是覆土料有不易挥发的有机磷农药所害。

     9、不长菇解决办法:在菌丝生长、气温、湿度正常情况下不长菇,可在料面打孔洞和拍打震动料面。两边长菇,中间不长菇,在中间打孔洞。

10、蘑菇颜色不鲜白解决办法:喷雾浓度为0.2-0.8%漂白粉,既可减少蘑菇病虫害发生,又可保质和保持菇盖颜色鲜白。

11、常见的病虫害与解决办法:

  (1) 蘑菇易发褐腐病和褐斑病(包括细菌性斑点病),严重影响了蘑菇产量与质量。发病时应及时摘除病菇,辅以喷雾50%施宝功可湿性粉剂800—100倍液或浓度为0.1%漂白粉以及经常喷雾浓度为0.5—1%的石灰水,并注意喷水后要通风至菇盖水滴消失才能关窗。蘑菇的虫害主要有菇蝇、跳虫及螨类等。菇蝇、菇蛆可用5%锐劲特2000—3000倍液喷雾。螨类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2)药物防治注意事项

      蘑菇子实体直接食用,而且许多杀菌剂和杀虫剂对蘑菇有毒害,不提倡药剂防治。但现实病虫害严重,不治生产受到损失。因此,用药仅限于环境和培养料,菌丝生长期和子实体采收后处理。

       ①根据防治对象认真选用 农药种类。要分清杀菌和杀虫药剂。

       ②避免使用对蘑菇敏感的农药,以防药害造成损失。

       ③严格控制药剂使用浓度和用药次数。

       ④在菇床有蘑菇子实体时严禁用药。 

(3)药剂种类

       国家认证注册可用于食用菌病虫害的药剂极少,许多农药在食用菌上被禁用。目前,所用药剂多数选自用于蔬菜和果树的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杀菌剂:硫酸链霉素、代森锌、施宝功、扑霉灵、特克多。
      杀虫剂:锐劲特、阿克泰、阿维菌素、苦参碱。
      杀螨剂:克螨特、阿维菌素。
      杀螺剂:密达。
      杀线虫剂:必速灭(熏蒸剂)。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生产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