蒌蒿是近几年开发的一种半野生特种蔬菜,别名芦蒿、柳蒿。以地上嫩茎梢和地下匍匐茎为利用部位。蒌蒿富含胡萝卜素、钾、钙和13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是一种保健蔬菜;其肥大的根状茎富含淀粉,除作鲜菜外,还可作酿酒的原料、家畜饲料;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利胆退黄、滋阴润燥的功效;全草入药,用于破血行瘀、下气通络;焚烧干草可驱蚊。
1 植物学特征 根系发达,在土壤中分布较浅。须根着生于地下茎上,密生根毛,吸收水肥的能力极强。地上部茎直立,高1.5m,紫红色。地下茎根状,有节,白色,粗壮,既是营养物质的主要贮藏器官,又是繁殖器官,其上有潜伏芽,能萌发不定根及抽生大量的须根.叶互生,叶片较长,羽状深裂,裂片边缘有粗而钝的齿。花浅黄色,头状花序,有短梗,内层两性花,外层雌性花;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成狭长的复总状花序。瘦果微小,黑色,无冠毛,老熟后易脱落。
2 生物学特性 蒌蒿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旱。气温5℃以上时地下茎开始萌发。生长适温15~28℃,10℃以下生长缓慢,遇霜冻地上部枯萎;地下部耐寒,在我国北方露地可安全越冬。对光照要求不严格,但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有利于植株的营养生长,短日照下有利于开花、结实。种子发芽时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潮湿的沙质壤土中生长良好。
3 栽培技术
3.1 繁殖
3.1.1 种子繁殖 新栽培区引种以种子繁殖较为方便,可进行育苗移栽或直播。北方露地直播可在3~4月下旬进行,若需提早种植,可采用保护地育苗,播期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床土要求平坦、细碎、湿润,出苗后及时间苗,直播的缺苗时要移苗补种。
3.1.2 分株繁殖 一般在春季4~5月分株。取种株时,在离地表5~6cm处剪去地上部(地上部可作扦插用),然后将植株连根挖起,去掉过老的根和地下茎,把带根系的新生根茎分割为单株,按行距30cm开浅沟定植,株距5~10cm.也可将地下茎截断,每段2~3节,开浅沟,平放于沟内,株距10cm,覆土后浇透水。
3.1.3 扦插繁殖 适宜的扦插季节为4月下旬至7月,从健壮的植株上截取插条,剪去上端幼嫩部分和下端已木质化部分,然后截成长15cm左右,上面保留2~3片叶,下端削成斜面,按8~10cm的行距开沟,深约10cm,将插条按3~4cm的株距稍倾斜地摆放在沟的一侧,然后覆土,覆土深度为插条长的2/3,覆土后浇1次透水,隔2~3天再浇1次水,以后根据墒情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3.2 整地和施肥 选择灌水方便和保水、保肥力强的地块.种植前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5立方米、饼肥50kg、磷肥50kg,深耕、细耙,整平、做畦。
3.3 水肥管理 春季萌芽后追施1次速效肥,每亩可用尿素30~40kg、磷肥15~20kg,以后每收获1次,都要追肥1次。每次追肥后要浇1次透水.蒌蒿地上部生长快、蒸腾量大,而根群较浅,不耐旱,田间应经常保持湿润状态。
3.4 中耕除草 早春季节,要勤中耕,以提高地温。春、夏季节,要及时结合中耕拔除田间杂草。封垄后不再中耕。
3.5 病虫害防治 蒌蒿的病虫害较少,在炎热、干旱的夏季会有蚜虫为害,可用50%的辟蚜雾2000倍液,或一遍净4000倍液,或25%爱卡士1000倍液喷施防治,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4 采收
4.1 嫩茎稍 春季,当植株高10~20cm、顶端心叶未散开、茎秆未木质化、颜色呈白绿色时为采收适期.采收时,用刀贴近地表面将地上部割下,保留心叶和附近几片嫩叶,将其余叶片摘掉,按粗细分级捆把,码放在阴凉处,用湿布盖好,经8~10小时简易软化,即可上市。大约每隔30天左右可收割1次,1年可收割3~5次。
4.2 根状茎 种植第2年后,选择生长旺盛、过密的地块,于春季或秋季采收地下匍匐茎。
5 食用方法 嫩茎叶可凉拌、炒食。先入沸水焯透,捞出并挤水、切碎,凉拌或炒食,味香而脆,并可治疗急性肝炎,润泽皮肤,增强体质。根状茎用于腌渍,方法是将其洗净、去皮、晾干,放入坛内,1层蒌蒿1层盐(盐的用量为茎重量的6%~10%),每天翻坛1次,10天后即成,食用时洗净、切段、装盘,是别有风味的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