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佳贮藏指标
①温度:1~2℃;
②气体:O2 3%~5%;CO2 3%~5%;
③湿度:90%~95%;
④气体伤害阈值:CO2>8%~10%;
⑤贮藏期:15~40天。
2.技术工艺
8~9成熟果实无伤采收→去掉穗枝、叶(保留果蒂)→剔除伤、病、烂果实→防腐保鲜剂处理→3~5小时内及时入库→摆开于0~1℃下预冷20~24小时(品温接近3~5℃)→装入内衬 0.03~0.04mm厚小保鲜袋的小箱中→加入防腐剂(熏蒸)→扎紧袋口→集中到大包装箱中(最好木箱)→码垛→于1~2℃下贮藏即可。
3.品种属性与贮藏特点
(1)品种 仅广东主栽品种就有十几个,名贵品种如挂绿,早熟种如三月红,中早熟种如水东;白蜡、白糖罂,中熟种如黑叶(乌叶),晚熟种如淮枝、桂味、糯米糍等。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中熟品种耐贮运,如在1~3℃下槐枝、黑叶、桂味、白蜡、尚书槐等可贮藏30天左右,而三月红和糯米糍则仅能贮藏15~25天。
(2)气体、生理 荔枝采后呼吸作用旺盛,呼吸强度如糯米糍约110mg/kg·h,相当于柑橘、苹果、梨、香蕉的2~3倍,标志荔枝生理衰老作用强烈。但荔枝是非呼吸跃变型果实,采收当天的呼吸强度最高,第二天明显下降并趋于稳定。荔枝对低02和高C02有一定的耐受性,当O2>2%,CO2<8%~10%时则一般不产生气体伤害。根据荔枝呼吸前高后低而平稳的特点,采用保鲜袋MA贮藏时,若采取树下装袋方式,因呼吸作用易形成袋内高CO2,故贮藏10~15天应开袋放气一次,这样较安全;若采用预冷后再装入保鲜袋的贮藏方式,则贮藏期一般不需开袋放气。酶类作用:荔枝果皮褐变是贮藏技术中的一大难题,尽管目前对引起褐变的底物尚不明确,但至少可以肯定与酚类氧化有关。荔枝果皮内含有大量的单宁等酚类物质,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产生酶促褐变,因此,贮藏中各种抑酶措施都有利于延缓果皮褐变。生产中常采取抑酶、防霉、保水、染色(护色)等综合技术保鲜。
(3)温度、湿度 荔枝原产于亚热带地区,故对低温有一定的耐受性,尽管有许多报道荔枝属冷害敏感水果,4℃为冷害临界温度,果皮褐变加剧,但随着护色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采用1~2℃的最佳贮藏温度。采后入库于低温下越及时,保鲜效果越好。低而恒定的贮藏温度是抑制呼吸的主要途径,果实一旦由低温恢复到高温中,其呼吸则剧增,这是荔枝常温货架寿命短暂的重要因素,因此采后要及时入库。湿度:荔枝果实屑浆果,可食部分为假种皮,外果皮松心安理得薄表面覆盖层多孔,内果皮为疏松的薄壁组织,极易与果肉分离,这种结构极易失水,使果皮褐变。失水褐变的荔枝表面放到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严重收缩,互相挤叠,导致细胞受损。台湾李堂察等人 (1983年)发现失水会使细胞透性增大,花青素外渗。
4.注意事项
(1)适时采收。贮藏与长途运销果实8~9成熟为宜,此时果皮已基本转红,龟裂纹带嫩绿或黄绿色,内果皮仍白色(有的品种允许近果蒂处果皮有转红迹象,如淮枝),糖酸比70:1。
(2)无伤采收。摘荔枝可带少量穗枝,切勿损伤果蒂,尽量减少机械伤。
(3)减少田间热。选择清晨采收,入库时预冷,果实与冰接触不会产生冷害。
(4)阴雨天、雨后采收不耐贮藏,易裂果、霉烂。
(5)货架寿命。常温下保鲜荔枝的货架寿命仅3~4天,因此,最好在2天内售完。
(6)防腐保鲜。采前7~10天喷80%乙磷铝300倍液1~2次,采后0.1%特克多、苯来特浸果,或0.05%苯来特加热至50℃
浸果2分钟。
(7)护色。可选择多种方法,如:①中科院植物所的“GOS-L89";②沸水漂烫7秒钟,再用5%~10%柠檬酸加,2%食盐水液浸2分钟,抑制多酚氧化酶,护色,适于淮枝;黑叶、圆枝等品种:⑧亚硫酸钠+10%柠檬酸+2%食盐液浸2分钟,适于不耐贮藏品种如糯米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