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安全投入少、安全意识薄弱…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难题怎么破?

   2022-06-23 529
核心提示:近年来,国内高校实验室火灾爆炸事故屡屡发生。笔者认为,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短板。首先,尚未形成有效的实……(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近年来,国内高校实验室火灾爆炸事故屡屡发生。笔者认为,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短板。


首先,尚未形成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笔者调研发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有许多不足。比如一些实验室危化品由个人申购,有的实验室没有危化品领用、存放和使用记录;学校不能完全掌握各实验室的危化品数据;部分高校缺乏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或者约束力弱;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业务部门安全管理职责不清,缺少专职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更为突出的是,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的缺失,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需进行的安全培训与考核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其次,安全投入少。重科研成果轻过程管理,导致有些高校经费主要集中于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安全投入被忽视。部分高校扩招后,实验室安全投入速度远未跟上扩招速度,经常由一位老师带几十名学生,实验室安全资源严重不足,一屋多用、一物共用的现象极为普遍。


再其次,师生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薄弱。部分师生麻痹大意,怀有“自负”心理,很容易引发事故,实验室的现实隐患随处可见:禁忌试剂混杂堆放、氧气瓶与氢气瓶混存、实验区与办公区重叠;学生在实验室内进食、休息,做实验不佩戴防护用具;实验方案与操作规程随意变更,安全通道堵塞。还有人错误地认为,高校实验室的危化品用量及反应规模等远不及工厂,即便实验出现一些纰漏也无大碍。


提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消除事故隐患,应当从以下几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


建立健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


针对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主体模糊不清、学生在从事实验研究过程中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存在“模糊地带”的问题,有必要从顶层设计方面厘清高校管理层与师生、员工之间的安全法律关系和职责,其中包括各方具体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等等。建立健全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安全管理体系,确立涉及实验室的全员安全责任制,成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势在必行。


加快针对实验室安全的强制性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应用,借助社会和行业力量,引入实验室安全预评估机制,通过第三方机构开展实验室安全审计、安全现状评估、指导提升等服务也是可取之策。


同时,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政府部门应本着“三管三必须”原则,定期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履职尽责状况开展量化评估和督促。


保障实验室的安全投入


制定实验室安全专项资金提取和使用办法,设置专用账户、专款专用,统筹高校实验室安全专项投入。 由高校主要负责人牵头,科学规划校区内各类实验室的布局和分布,根据各实验区域定位功能的不同,合理分配实验室资源,统筹管理各实验区域的安防、技防、消防等。


特别建议以高校或高校联盟的方式,在具备基础条件的地区建设专用实验基地,在基地中按照规范要求建设标准实验室,将高危、不宜在校区内开展的实验研究项目转移至实验基地中进行。实验基地可以独立法人的形式经营,聘用专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维护人员,专职负责基地运营。


另外,根据目前高校危化品供应、储存等安全管理上的老大难问题,建议以高校或高校联盟的方式与具备能力的第三方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第三方合作单位在具备条件的校外区域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建立并运营专用的药剂或危化品库房。


按照高校需求储存、供应并管理这些实验室物资,根据高校的要求定时、定量配送到指定的实验室。对于剧毒、易制爆等高危物品,要求第三方合作单位实行定时、定量、定点的配送,且对实验完毕后剩余的高危物品实施即刻回收,坚决不在高校实验室留存高危物品,减轻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压力。


此外,高校要建立统一的危化品等实验室物资采购平台,并与第三方合作单位的配送平台有机衔接,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统筹进行高校危化品等实验室物资的管理,借助网络智能化采购管理系统,实现对每一瓶危化品进校的流向监控,彻底消除高校中的危化品安全隐患。


加强师生员工教育培训


安全工作的根基在于人,教育培训是提高人员安全素质的根本手段。可以借助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开设相关的实验室安全工程或安全管理课程,作为理工科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纳入学生教育培养计划。建立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大师生员工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力度,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从具体措施上来讲,可以在高校中建立一套实验室安全考核准入制度,针对不同学院、学科,甚至不同实验室的具体安全要求,建立相应的题库,对即将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实施严格的考核准入制。实验室中的师生不仅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对象,而且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受益者,通过制度约束、文化引领、教育培养等多种手段,将师生的“要我安全”,变成主动的“我要安全”,逐步转化成为“我会安全”,实现本质安全。


最后,要从战略层面看待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特别是安全教育问题。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在高校学习阶段培养出安全素养,不仅有益于学生职业发展,而且对未来国家各行业的安全大有裨益。 



 
标签: 安全管理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检验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检验技术
点击排行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