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免费吃

吃小龙虾时,明明手套没破为啥还是满手油?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2022-05-30 579
核心提示:小龙虾有多好吃?用手一掰把虾头和身体分开一口虾肉一口虾黄那味道真是大家是不是都看饿了?等等有个问题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过……(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小龙虾有多好吃?

用手一掰

把虾头和身体分开

一口虾肉

一口虾黄

那味道真是……

大家是不是都看饿了?

等等

有个问题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过

吃小龙虾的时候

是不是都带着一次性手套呢?

可为什么每次吃完了都搞得满手油?

手套破了吗?

一检查还真没有

这是咋回事?
难道是一次性手套被溶解了?
这样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危害吗?
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次性手套是用什么制作的?

目前,市面上的一次性手套主要有乳胶手套、PVC手套和PE手套三种。


乳胶手套主要用在医药和科研领域,PVC手套因为耐热性低、生产过程中添加增塑剂一般不会用于食品领域。

所以,我们在食品领域使用的一次性手套绝大多数都是聚乙烯(PE)手套。

为什么戴上手套还会满手油?


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这样的困扰,吃小龙虾时明明戴着手套,甚至是两层手套,为什么还会满手油呢?

生产一次性薄膜手套用到的聚乙烯原料主要是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LDPE和LLDPE密度较低,同时其中带支链的聚合物分子较多,造成聚合物链之间分子空隙较大。

而且,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接触油脂时,LDPE和LLDPE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溶胀,使得油脂分子会从我们肉眼不可见的空隙穿过一次性手套。

大家或许会担心,油穿透了手套,是不是就代表聚乙烯被油脂溶解了呢?

按照合格规程生产的PE产品本身就具有耐酸、耐碱、耐油的特性,因此在非高温下短时间接触油脂,基本不会造成PE材料的溶解。

为啥还要戴?
既然戴上一次性手套仍然无法避免油脂分子的透过,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带上它呢?

其实,在接触食品时戴上一次性手套最大的作用并不是防止油脂,而是为了阻隔细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手指上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一些细菌,而PE材料制备的一次性手套本身就具备阻止细菌通过的功效,在吃小龙虾时戴上它,可以有效的防止手上的细菌进入人体内,从而达到健康饮食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一次性手套时,尽量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劣质的一次性手套可能是采用可回收废料制备,进一步降低了手套的性能和阻隔性,同时还存在有害物质溶于油脂中进入人体的风险。

总之,目前的食品用一次性手套还很难解决油脂渗入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正视问题,合理使用,尽量选择合格、合规的产品。

除了以上这些
关于小龙虾的谣言传播很广
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辟谣

1小龙虾是吃垃圾长大的?

小龙虾的环境适应性比较强,能在污水中生存,但这不意味着小龙虾只有在污水在才能生存。

有实验数据显示,将新鲜、腐蚀性食物放在小龙虾面前,小龙虾选择新鲜食物和腐蚀性食物的比例为10:1。


另外,虽然小龙虾食用腐烂食物,但是其强大的胃受力能够迅速分解有机物的毒性,随粪便排出体外,并不会因食用垃圾而在体内囤积毒素。

其实,有新鲜食物吃,谁愿意吃垃圾呢!小龙虾也是这样的!

实际上,小龙虾更喜欢清水环境。小龙虾在生长过程中要脱7、8次壳,如果水质不好,小龙虾就脱不了壳,长不好。所以不用担心养殖户用太脏的水养小龙虾。

2吃小龙虾会感染肺吸虫?

肺吸虫病,是一种喜好在人体肺部寄生的吸虫,一旦感染,就容易引发咳嗽、胸闷等症状。近年来,确实曾有因食用小龙虾后感染肺吸虫病的报道,让喜爱小龙虾的吃货心有余悸。

但是,其实不必过于惊慌。因为日常我们吃的淡水鱼虾,也可能是寄生虫的宿主,我们都吃了这么多年了,也没见吃出啥事。

最关键的还是煮熟!只要蒸熟煮透,就是安全可靠的。肺吸虫以囊蚴的形态寄生于小龙虾中,烹饪时温度达到100℃并持续10分钟,即可杀死。

3小龙虾体内重金属超标?
重金属具有可积累性,自然界中食物链越高端的生物对重金属的积累越多。小龙虾以水草等原初生物为食,处于食物链的底端,对重金属的积累低。所以,正常养殖下,重金属残留是不会超标的。

另外,小龙虾对重金属十分敏感,一旦受到重金属污染,小龙虾会生长缓慢,外壳变异,直接影响外观及市售。小龙虾生长过程中又不断脱壳,所以重金属中毒的可能性不大。

4小龙虾和维生素C同吃=自杀?

不靠谱!

理论上看,虾里面的五价砷,与水果中的维生素C,确实可以反应生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俗称的“砒霜”。

但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要达到中毒甚至致命的剂量,得一次吃上百斤甚至更多受到严重污染的虾,同时搭配几瓶维生素C片。这之前,肚皮早都被撑爆了。

小编建议

海洋是各种污染物最后的归宿,尤其在近海,来自大陆的污染物被冲刷至此,可以被水生生物富集。以海底底泥中有机质为生的贝类容易富集铅、镉、汞等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而肉食性的鱼类因为处于食物链顶端,也容易富集污染物。从污染物含量来看,一般是海水鱼高于淡水鱼,肉食鱼高于草食鱼,大鱼高于小鱼。普通消费者可增加食物多样性,通过平衡膳食降低污染物的总体摄入水平。

鱼类是人类优质蛋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鱼类及其产品品种搭配、适量食用,对健康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但要注意,儿童以及准备怀孕、孕期中或正在哺乳的女性应当避免食用鲨鱼、旗鱼、金枪鱼等鱼类产品。控制其他大型肉食性海产鱼类的摄入量,平均每周不超过300克为宜。如果觉得某一周吃多了,下一周少吃或不吃即可。

重金属污染导致的急性食物中毒其实是很少见的,吃海鲜或水产时真正最大的威胁是微生物,尤其是副溶血性弧菌,目前我国食源性疾病报告病例中它名列前茅。对付细菌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和对付寄生虫一样,烧熟煮透是最保险的办法。此外,尽量不要吃不新鲜、来历不明和不认识的水产品,发生赤潮的海域捕捞的海产也要慎食或不吃,因为这些水产可能带有能造成中毒的生物胺、藻类毒素或其他生物毒素。

小龙虾怎么剥比较省事?

虾军还有5秒到达餐桌

请做好准备

第一步:拿起小龙虾,一只手抓着虾头,一只手拿着虾身,用大拇指按压第二节虾壳;

第二步:用手再挤一挤、捏一捏虾身的两侧;

第三步:捏住虾身往虾头一戳,再用力往外一扯。虾身和虾头就分离了;

第四步:把虾仁从虾身中拔出即可。


当然,江湖流传的最优雅的剥虾大法,还是——

找个对象

让你对象帮你剥!

文章来源于化学人生(内容综合于科普中国、果壳网、人民网、新华网)。转载只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检验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检验技术
点击排行
 
盐池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