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贺氏菌属(Shigella) 的细菌(通称痢疾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人类对痢疾杆菌有很高的易感性。在幼儿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菌痢,死亡率甚高。
志贺氏菌和大肠杆菌都属于肠杆菌科,根据DNA杂交研究结果表明,志贺氏菌属的四个种和大肠杆菌属在生化上是难以区分的,因为有产气的志贺氏菌,也有乳糖阴性、不产气、不运动的大肠杆菌,有些大肠杆菌也能引起痢疾状的腹泻。
附:肠杆菌科各属。
志贺氏菌的形态学特征:
志贺氏菌属细菌的形态与一般肠道杆菌无明显区别,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长约2-3μ m ,宽0.5-0.7μ m 。不形成芽胞,无荚膜,无鞭毛,不运动,有菌毛。
附:革兰氏染色
志贺氏菌扫描电镜照片
志贺氏菌扫描电镜照片
志贺氏菌透射电镜照片
志贺氏菌的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6.4-7.8。
37℃培养18-24小时后菌落呈圆形、微凸、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直径约2nm,宋内氏菌菌落一般较大,较不透明,并常出现扁平的粗糙型菌落。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浑浊生长,无菌膜形成。
附:菌落生态学。
均匀浑浊生长是什么意思?
志贺氏菌的生化特性:
本菌属都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大多不发酵乳糖,仅宋内氏菌迟缓发酵乳糖。靛基质产生不定,甲基红阳性,VP试验阴性,不分解尿素,不产生H2S。根据生化反应可进行初步分类。
志贺氏菌属的细菌对甘露醇分解能力不同,可分为二大组。
附:志贺氏菌生化分类
志贺氏菌的抗原构造与分型:
志贺氏菌属细菌的抗原结构由菌体抗原(O)及表面抗原(K)组成。主要抗原有三种。
型特异性抗原、群特异性抗原、表面抗原(K抗原)。
根据抗原构造的不同,按最新国际分类法,将本属细菌分为四个群、39个血清型(包括亚型)
附:志贺氏菌抗原分类。
志贺氏菌的抵抗力:
志贺氏菌属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力,以宋内氏最强,福氏菌次之,志贺氏菌最弱。
一般在潮湿土壤中能存活34天,37℃水中存活20天,在粪便内(室温)存活11天。日光直接照射30分钟,56-60℃10分即被杀死,对高温和化学消毒剂很敏感,1%石炭酸中15-30分钟即被杀死,对氯霉素、磺胺类、链霉素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
志贺氏菌的变异性:
S-R型变异:菌落可由光滑型变为粗糙型,同时常伴有生化反应、抗原构造和致病性的变异。在机体内,尤其在慢性患者和恢复期患者,志贺氏菌可发生变异而失去原来的生化和抗原特性,成为不典型菌株。但其中部分不典型菌株,可通过10%胆汁肉汤等返祖为典型菌株。故在慢性患者或带菌者粪便检查时,对这类菌株要特别注意,必须多次反复检查。因这对传染源的发现及控制有重要意义。
耐药性变异:自从广泛使用抗菌素以来,志贺氏菌的耐药菌株 不断增加,给防治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国内部分地区报道(1972-1974),志贺氏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达74%、氯霉素73.6-97%、链霉素84-98%、合霉素75-100%、磺胺类97-100%,可见国内对常用几种抗菌素的耐药率相当高。
毒力变异与其他变异:1963年南斯拉夫Mel氏首先创用依赖链霉素的志贺氏菌株(依链Sd株,口服预防痢疾。Sd株是一株必须有链霉素存在下才能生长的菌株,其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美国以天然变异无毒株与大肠杆菌杂交而获得的MH株制成疫苗,其免疫效果和稳定性均较Sd株差。我国正大力利用变异方法通过动物和药物处理等寻找安全有效可供口服的痢疾杆菌活菌苗,并已取得初步成效。